[发明专利]驾驶辅助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380294.9 | 申请日: | 2017-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5846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17 |
发明(设计)人: | 忍田圭;西口辽彦;藤井智士;久保田大辅;荒川良作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2D15/02 | 分类号: | B62D15/02;B62D6/00;B62D101/00;B62D113/00;B62D119/00;B62D13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夏正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017 | 代理人: | 韩登营;蒋国伟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驾驶 辅助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一种驾驶辅助装置,其在正在进行转向操纵抑制控制中根据使用方向盘的转向操纵操作来进行自动车道变更时,不会使驾驶员感到不舒服。RDM控制部(66)执行RDM控制(转向操纵抑制控制),另一方面,在由LC判定部68判定为可进行车道变更且扭矩传感器(84)检测到规定以上的转向操纵输入的情况下,不执行RDM控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驾驶辅助装置,其响应驾驶员所进行的车道变更指示操作而自动进行车辆的车道变更。
背景技术
在当前的车辆中搭载有辅助驾驶员所进行的转向操纵(steer:方向操纵/操舵)操作的功能。作为转向操纵辅助的功能,例如有使车辆在车道的大致中央行驶的车道保持辅助系统(LKAS:Lane Keep Assist system)、警告和抑制车辆偏离车道的车道偏离警告(LDW:Lane Departure Warning)和道路偏离抑制功能(RDM:Road Departure Mitigation)等。通过LKAS来执行车道保持辅助控制,通过LDW和RDM来执行转向操纵抑制控制。并且,近年来,作为转向操纵辅助的功能,还开发了一种自动执行车道变更控制的自动车道变更系统(ALC:Automatic Lane Change)。
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转向操纵辅助装置,其通过产生辅助扭矩来执行车道保持控制。当驾驶员在执行车道保持控制的过程中进行转向操纵操作时,该转向操纵辅助装置会抑制辅助扭矩,从而解除车道保持控制。
专利文献2公开了一种驾驶辅助系统,其在车道保持控制的执行过程中检测到方向指示器的操作的情况下,执行自动车道变更控制。该驾驶辅助系统通过将原本保持的车道变更为与方向指示器开关的操作方向对应的车道,来执行自动车道变更控制。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212838号(第[0100]~[0104]段、权利要求5、7、9和图8)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2-226392号(第[0016]、[0018]段)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人们希望并不仅仅如专利文献2的驾驶辅助系统所示那样响应方向指示器的操作而开始自动车道变更控制,还可以响应使用方向盘的转向操纵操作而开始。但是,当响应转向操纵操作而开始自动车道变更控制时,估计会存在如下的问题。
例如,当驾驶员使用方向盘进行转向操纵操作时,车辆接近与转向操纵方向对应的车道标识。此时,若在车辆中LDW控制、RDW控制等转向操纵抑制控制被执行,则伴随着车辆接近车道标识,而转向操纵抑制功能发挥作用,会发出车道偏离的警告(方向盘的振动、警告显示、警告声)。驾驶员在打算进行车道变更但却收到车道偏离的警告时,会感到不舒服。专利文献1、2并没有公开响应转向操纵操作而进行车道变更控制、以及在正在进行转向操纵抑制控制中进行车道变更。
本发明是考虑到像这样的问题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驾驶辅助装置,其在正在进行转向操纵抑制控制中响应使用方向盘的转向操纵操作而进行自动车道变更时,不会使驾驶员感到不舒服。
本发明所涉及的驾驶辅助装置,具有:识别部,其识别车辆周边的车道标识和物体;车道变更判定部,其根据所述识别部的识别结果来判定可否进行车道变更;自动车道变更控制部,其在由所述车道变更判定部判定为可进行车道变更,且在检测到对方向指示器的操作的情况下,执行朝向由所述操作所指示的方向的、所述车辆的自动车道变更控制;扭矩传感器,其对转向操纵扭矩和转向操纵方向进行检测,和转向操纵抑制控制部,其执行转向操纵抑制控制,在由所述车道变更判定部判定为可进行车道变更且所述扭矩传感器检测到规定以上的转向操纵输入的情况下,所述转向操纵抑制控制部不执行所述转向操纵抑制控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8029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