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像抖校正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373253.7 | 申请日: | 2017-05-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21739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10 |
发明(设计)人: | 西原林太郎 | 申请(专利权)人: |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3B5/00 | 分类号: | G03B5/00;G03B43/00 |
代理公司: | 11127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辉;孙明浩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校正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像抖校正装置。该像抖校正装置(50)具有:可动部(51),其具有摄像元件或摄像透镜(27);以及VCM驱动部,其通过使用线圈(52)和驱动用磁铁(71、72),相对于固定部(61)驱动可动部,该像抖校正装置(50)具有:位置检测元件(53),其配置于可动部和固定部中的一方;以及一对位置检测用磁铁(62、63),它们配置于与位置检测元件对置的位置,并配置于可动部和固定部中的另一方,一对位置检测用磁铁是被配置成不同的磁极与位置检测元件的表面对置的第1磁铁和第2磁铁,第1磁铁和上述第2磁铁沿着从光轴远离的方向依次配置,分别从第1磁铁和第2磁铁到达位置检测元件的表面的磁通密度的大小不同,该光轴是进入到摄像元件或摄像透镜的光束的中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搭载于摄像装置等所安装的镜头镜筒并使用音圈型的致动器构成的光学式的像抖校正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如下的摄像装置,例如数字照相机或摄像机等已经普遍实用化并广泛普及:所述摄像装置构成为能够使用光电转换元件等(以下称作摄像元件)将由摄像光学系统形成的光学像依次转换为图像信号,将由此得到的图像信号作为预定形式的图像数据记录在记录介质中,并且具有将该记录介质所记录的图像数据作为图像进行再现显示的液晶显示装置(LCD)、有机EL显示装置等图像显示装置。
在现有的这种摄像装置中,提出了具有所谓光学式的像抖校正装置的各种摄像装置并已经实用化,该像抖校正装置构成为在用手保持装置进行使用时,检测由于装置的保持变得不稳定而产生的摄像装置的微小移动(所谓手抖等),能够在抵消该微小移动的方向上使摄像光学系统的一部分的光学部件在与光轴大致垂直的面上(在移位方向上)移动,或进行分别以与该摄像光学系统的光轴垂直的两个轴(X轴和Y轴)为中心的俯仰方向和偏航方向的旋转。
而且,作为这样的抖校正装置中的驱动手段,使用例如音圈型的磁致动器(音圈电机;Voice Coil Motor;VCM)或振动型线性致动器等的驱动手段已经普遍被实际应用。
此外,在这样的像抖校正装置中,为了进行使摄像光学系统的一部分的光学部件移动的控制,通常具有检测可动框部件的位置的位置检测手段,该可动框部件保持在像抖校正时移动的光学部件。作为该情况下的位置检测手段,例如存在构成为具有投光部件和受光部件的光学式的位置检测单元、构成为具有产生磁的部件(磁铁等)和磁检测部件的磁检测式的位置检测单元等。
例如,由日本特开平7-5515号公报等所公开的现有的像抖校正装置构成为具有由线圈、磁轭、磁铁等构成的驱动手段、和由投光元件和受光元件等构成的位置检测手段。而且,该像抖校正装置中,将上述驱动手段和上述位置检测手段配置于远离的位置。
但是,上述日本特开平7-5515号公报所公开的现有的像抖校正装置具有如下问题:由于将上述驱动手段和上述位置检测手段配置于远离的位置,所以导致装置自身的大型化,并且仅通过在部件配置上努力而使装置自身小型化是有限度的。
特别是,在一般结构的像抖校正装置中,在形成为使用磁致动器作为驱动手段并使用磁检测式位置检测单元作为位置检测手段的结构的情况下,从驱动手段产生的磁有可能会对位置检测手段造成影响。因此,有可能无法获得必要的位置检测精度。考虑该状况,优选将上述驱动手段和上述位置检测手段配置于尽可能远离的位置的结构,以使位置检测手段不受驱动手段的磁的影响。但是,在采用这样的布局的情况下,如上所述,产生阻碍了装置的小型化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使用磁检测式的位置检测手段并确保较高的位置检测精度,同时实现小型化的构造的像抖校正装置,该像抖校正装置具有:可动部,其具有摄像透镜;以及VCM驱动部(使用磁致动器的驱动手段),其使用线圈和驱动用磁铁,相对于固定部驱动上述可动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奥林巴斯株式会社,未经奥林巴斯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7325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