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无病毒栝楼的培养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371956.6 | 申请日: | 2017-05-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55886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15 |
发明(设计)人: | 冯继广;程海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省苗源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H4/00 | 分类号: | A01H4/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71 | 代理人: | 钱学宇 |
地址: | 63500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病毒 培养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植物培育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无病毒栝楼的培养方法。
背景技术
栝楼,葫芦科栝楼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别名瓜蒌、吊瓜、野葫芦等。《中华医药》记载,其果实、根是常用的名贵中药,栝楼有解热止渴、利尿、镇咳祛痰等作用。种子含脂花肪油;果实含三萜皂苷、有机酸、树脂、糖类、色素;根含蛋白质、皂苷、酸类。栝楼是治疗肺热、肿痛的特效药,近些年发现其还有调节免疫、抗心肌缺血、抗癌抗衰老等医疗和保健作用。
目前,栝楼的繁殖主要为无性繁殖方式,即采用块根小段无性繁殖;但栝楼在无性繁殖过程中,容易感染病毒,使优良品种退化。因此,为培育无病毒的栝楼优良种系,特提出本专利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病毒栝楼的培养方法,该培养方法易于控制实施,可在较短的时间内繁殖得到大量的无病毒的优良种系,提高栝楼种苗的品质。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无病毒栝楼的培养方法,其包括:
取栝楼苗的茎尖分生组织,将带有1~2个叶原基的茎尖接种到第一培养基中进行培养,直至培养出含20~30个小芽的芽丛;
将芽丛转入第二培养基中,培养至长出1~2cm的丛生苗后,将丛生苗分成单株并转入第三培养基中进行生根培养,得到组培苗。
一种栝楼的脱毒培养方法,其包括:
取栝楼苗的茎尖分生组织,将带有1~2个叶原基的茎尖接种到第一培养基中进行培养,直至培养出含20~30个小芽的芽丛;其中,第一培养基是由MS培养基与0.45~0.55mg/L的6-苄氨基嘌呤、以及0.04~0.06mg/L的萘乙酸混合后形成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公开内容提供的这种无病毒栝楼的培养方法,采用带有1~2个叶原基的茎尖进行愈伤组织培养,使其生长、分化形成无病毒的栝楼苗。该方法是基于病毒在植物体内分布不均匀的理论,即植物的茎尖分生组织一般不带病毒的,所以通常采用0.1毫米左右的茎尖分生组织,带1-2个叶原基,进行培养,即可得到无病毒种苗,故而无需进行病毒鉴定工作即可进行扩大繁殖。
该培养方法易于控制实施,操作相对较简单,成苗时间短,可在较短的时间内繁殖得到大量的无病毒的优良种系,提高栝楼种苗的品质。通过这种培养方法培育的无病毒栝楼,具有生长健壮、不带病毒、品质优良的特性,从而大幅提高栝楼药材的质量和药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案进行详细描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理解,下列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应视为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者,按照常规条件或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售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
本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无病毒栝楼的培养方法,其包括下述步骤:
步骤S1初代培养:取栝楼苗的茎尖分生组织,将带有1~2个叶原基的茎尖接种到第一培养基中进行培养,直至培养出含20~30个小芽的芽丛。
在本实施方式中,栝楼苗既可以为无菌苗,也可以为大田两年生的正常苗,都可以满足初代培养的植株取材需求。较为具体的,将栝楼苗在无菌条件和解剖显微镜下剥取茎尖分生组织,以带有1~2个叶原基的茎尖为度,茎尖分离后,迅速接入第一培养基中。
值得强调的是,由于本实施方式提供的培养方法,选用的植物组织为茎尖分生组织,该分生组织一般不带病毒,所以采用0.1毫米左右的带1~2个叶原基的茎尖分生组织,进行培养,即可得到无病毒苗,故而无需进行病毒鉴定工作即可进行扩大繁殖。
可选择的,培养茎尖的条件为:环境温度23~28℃、日照时间13~14h、光照强度1200~1300LX、相对湿度75~85%。进一步优选的,培养茎尖的条件为:环境温度24~27℃、日照时间13.4~13.7h、光照强度1230~1280LX、相对湿度78~82%;更为具体的培养条件为:环境温度25℃、日照时间13.5h、光照强度1250LX、相对湿度80%。在这些条件下,进行茎尖分生组织的培养,茎尖所处的环境适宜,生长和分化速度快,能够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长出小芽,形成芽丛,发芽率高、培养周期短。
进一步的,第一培养基是由MS培养基与0.45~0.55mg/L的6-苄氨基嘌呤、以及0.04~0.06mg/L的萘乙酸混合后形成的;或者第一培养基是由MS培养基与0.5mg/L的6-苄氨基嘌呤、以及0.05mg/L的萘乙酸混合后形成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省苗源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四川省苗源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7195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