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封合继电器透气孔的热熔机构及其封合透气孔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366641.2 | 申请日: | 2017-05-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93536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12 |
发明(设计)人: | 应毅军;倪超;杨晓厦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福特继电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49/00 | 分类号: | H01H49/00 |
代理公司: | 宁波奥圣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26 | 代理人: | 程晓明 |
地址: | 315012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继电器 透气 机构 及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封合继电器透气孔的热熔机构及其封合透气孔的方法,该热熔机构包括铆压装置,特点是还包括氮气吹气装置,氮气吹气装置包括氮气加热器和设置在氮气加热器的前端氮气吹气口,氮气加热器连接有氮气输入管,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使用氮气吹气装置对准继电器的透气孔进行吹氮气使凸柱融化,然后使用铆压装置进行铆压,铆头压在融化的凸柱上,使凸柱上的透气孔封死、成型、凝固;优点是使用本热熔机构及其热熔方法封合继电器透气孔不会产生光污染、环保清洁,有益于保护内部的零部件延长继电器寿命,适用于所有颜色的透气孔的封合并适用与继电器的自动化生产线相衔接。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生产继电器用的设备与工艺,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封合继电器透气孔的热熔机构及其封合透气孔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密封继电器的生产过程中,当完成罩罩壳的工序以后都要对罩壳与底板或基座之间进行封胶,封胶后再进行烘干处理,为了不让继电器内部的受热膨胀的空气进入密封胶,使密封胶固化后形成气泡胶而造成密封不良,通常会预先在密封继电器的罩壳或基座或底板上设置透气孔,在烘干处理时继电器内部的空气便从透气孔排出,再对透气孔进行封合。专利文件(授权公告号 CN103000447B)就公开了这样一种密封型继电器的透气孔结构及封透气孔方法,透气孔的结构为设在继电器壳体上的中空的凸柱,在透气孔上方预置聚光灯,在透气孔与聚光灯之间预置遮光板,遮光板设有一透光孔,使聚光灯刚好照射于继电器透气孔位置,其余部位不会受到聚光加热;该聚光灯功率为150W,聚焦点在28~32mm之间,该聚光灯的能量在1秒不到足以使透气孔表面塑料融化而继电器内部又不会产生热量,铆接工装下压并保持一定时间,使透气孔的塑料自身粘接成型,实现了封透气孔的目的。
这种封透气孔的方法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一是聚光灯发出的强光产生光污染,对工人的眼睛造成伤害;二是对于颜色为白色或淡色的继电器因其吸收光的能力大大减弱,透气孔的塑料材料不能达到融化温度而无法完成封合。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无光污染且能延长继电器寿命的、适用于所有颜色的继电器的透气孔的封合的热熔机构及其封合透气孔的方法。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封合继电器透气孔的热熔机构,包括铆压装置,所述的铆压装置包括铆头和用以驱动所述的铆头作铆压的铆头驱动装置,还包括氮气吹气装置和第一驱动装置,所述的第一驱动装置用以同时驱动所述的氮气吹气装置对准待封合的继电器透气孔而所述的铆压装置偏离所述的继电器,或驱动所述的铆压装置对准所述的继电器透气孔而所述的氮气吹气装置远离所述的继电器,所述的氮气吹气装置包括氮气加热器和设置在所述的氮气加热器的前端的氮气吹气口,所述的氮气加热器连接有氮气输入管。
所述的铆头外表面设置有防粘接层,这样,融化的塑料材料不会粘接到铆头上,铆压出的透气台表面不会产生毛刺,而且在多次工作以后,也不会影响铆压质量。
所述的防粘接层为涂覆在所述的铆头外表面的特氟龙,特氟龙具有抗酸抗碱、抗各种有机溶剂且耐高温的特点,它的摩擦系数极低,是作为铆头防粘接层的理想材料。
该热熔机构还包括连接主板,所述的连接主板的前端设置有安装架,所述的氮气加热器固定安装在所述的安装架上,所述的铆头驱动装置包括铆头推动气缸和第二导轨副,所述的第二导轨副的导轨竖直安装在所述的连接主板的下端面,所述的第二导轨副的滑块上固定安装有铆头支架,所述的铆头推动气缸设置在所述的安装架的后方与所述的连接主板固定连接,所述的铆头支架的上部与所述的铆头推动气缸的活塞杆相连接,所述的铆头支架的下部安装有水平夹臂,所述的铆头固定安装在所述的水平夹臂上,所述的第一驱动装置包括第一推动气缸和第一导轨副,所述的连接主板的后部与所述的第一导轨副的滑块固定连接,所述的连接主板的后端与所述的第一推动气缸活塞杆固定连接,这样,可以按需求设置氮气吹气装置和铆压装置之间的相对距离,氮气吹气装置和铆压装置之间在最合理的时间内实现切换,且结构简单、制作方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福特继电器有限公司,未经宁波福特继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6664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