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携带去优化M基因和两个G基因的重组狂犬病病毒有效
| 申请号: | 201710365234.X | 申请日: | 2017-05-2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0137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30 |
| 发明(设计)人: | 郭霄峰;张琼;罗均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农业大学 |
| 主分类号: | C12N15/47 | 分类号: | C12N15/47;C12N7/01;A61K39/205;A61P31/14 |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任重 |
| 地址: | 510642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携带 优化 基因 两个 重组 狂犬病 病毒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携带去优化M基因和两个G基因的重组狂犬病病毒。本发明首先将M基因阅读框部分进行去优化,优化后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然后以狂犬病病毒HEP‑Flury株为骨架,将去优化后M基因替换HEP‑Flury中的M基因,再插入额外一个狂犬病毒的G基因,得到携带去优化M基因和两个G基因的重组狂犬病病毒pHEP‑dG‑Mmin质粒,最后拯救筛选获得重组狂犬病病毒株rHEP‑dG‑Mmin。该重组病毒具有更高的病毒滴度,可以降低犬用疫苗的成本。高感染复数时能够表达更高水平的G蛋白且病毒的复制和各结构基因的转录都增高,有作为狂犬病疫苗候选株的潜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病毒分子生物学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携带去优化M基因和两个G基因的重组狂犬病病毒。
背景技术
狂犬病(rabies)是由狂犬病病毒(Rabies virus,RABV)引起的致死性、高度嗜神经性人兽共患烈性传染病。99%的人狂犬病感染都来自病犬,狂犬病通过感染家畜和野生动物经咬伤或抓伤(通常经由唾液)传播至人。全球每年约有60,000的人死于狂犬病,亚洲和非洲占95%以上,我国狂犬病发病人数仅次于印度,高居世界第二位。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案,免疫预防是防控该病的主要措施。因此,探究狂犬病病毒的复制与致病机理、研发廉价高效的疫苗尤为重要。
2015年12月,世卫组织等提出到2030年为止根除人类狂犬病。在我国,狂犬病病毒的主要带毒和传播宿主是犬,要想在我国根除人狂犬病,必须普及家养犬只的免疫,在动物间建立免疫壁垒,消灭动物狂犬病。我国目前的兽用灭活狂犬疫苗,因生产规模的限制、生产成本的偏高,国产兽用灭活疫苗尚未在国内大量施用。绝大部分经济发达的城市仍然首选进口灭活疫苗,这些灭活疫苗对于农村和经济落后地区来说价格太高,难以大规模推广使用,国产的灭活疫苗虽然价格便宜,但其免疫效果不佳。因此,有必要进一步降低研发成本,开发出价格低廉、安全、有效的人用及兽用狂犬病疫苗。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狂犬病疫苗的缺陷和不足,利用分子生物学手段,以狂犬病疫苗候选株HEP-Flury为骨架,将去优化的M基因以及额外一个狂犬病毒的G基因插入HEP-Flury;通过拯救获得携带去优化M基因且具有两个G的重组狂犬病毒株,其病毒的滴度显著升高,高感染复数时,G蛋白的表达量升高、病毒各基因的转录增强。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携带去优化M基因和两个G基因的重组狂犬病病毒。
本发明另一目的是提供所述重组狂犬病病毒的应用。
本发明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本发明首先将M基因阅读框部分进行去优化,然后将去优化的M基因替换至HEP-Flury及G基因同时克隆至HEP-Flury的G和L假基因区,并拯救出重组病毒。并进一步对重组病毒的复制、转录及结构蛋白表达进行探究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成功构建了一种携带去优化M基因和两个G基因的重组狂犬病病毒rHEP-dG-Mmin,该重组病毒rHEP-dG-Mmin携带两个G基因且M基因去优化,与亲本rHEP-dG相比,病毒的滴度更高,高感染复数时能够表达更高水平的G蛋白且病毒的复制和各结构基因的转录都增高。M基因去优化后对病毒的复制、转录及蛋白表达产生一定的影响,更清楚地阐明M蛋白的调节功能。
因此,以下内容均应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去优化后M基因,其阅读框去优化的结果如表1所示,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
该基因的去优化是基于鼠源密码子库,利用其在翻译蛋白质时使用密码子的频率,将氨基酸的密码子去优化为使用频率较低的同义密码子,通过细胞内可用的tRNAs量的差异对翻译过程产生影响。增加病毒M基因CpG和UpA二核苷酸的数量,对其翻译过程产生负面影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农业大学,未经华南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6523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地面感应控制方法、地面感应装置和地面感应控制系统
- 下一篇:图像加热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