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酶催化与高温水解相结合的制备羟基酪醇的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710358546.8 申请日: 2017-05-19
公开(公告)号: CN107217076B 公开(公告)日: 2020-03-24
发明(设计)人: 余世袁;刘敏;勇强;连之娜;朱均均 申请(专利权)人: 南京林业大学
主分类号: C12P7/22 分类号: C12P7/22;C07C37/055;C07C39/11
代理公司: 南京申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74 代理人: 邱兴天
地址: 210037 江*** 国省代码: 江苏;3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催化 高温 水解 相结合 制备 羟基 方法
【说明书】:

发明公开了一种酶催化与高温水解相结合的制备羟基酪醇的方法,先以富含β‑葡萄糖苷酶的纤维素酶的用量为10‑60FPU/g橄榄苦苷对橄榄苦苷进行酶解反应,然后不经处理直接控温80‑100℃继续水解24h以上,获得橄榄苦苷的降解率95%以上,羟基酪醇的得率80%以上的羟基酪醇溶液。本发明采用酶催化和高温水解相结合的方法,从油橄榄叶提取物中制备羟基酪醇,以温和的酶催化进行反应,酶的用量较少,节约成本,得到了较高的橄榄苦苷降解率为95%以上,和羟基酪醇得率为80‑90%,特别是羟基酪醇的得率获得显著提高,为工业化生产打下基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化学和医药保健品领域,涉及从天然产物油橄榄叶提取物中制备羟基酪醇的方法,具体为一种酶催化与高温水解相结合的制备羟基酪醇的方法。

背景技术

油橄榄(Olea europaea L.)又名齐墩果,属木犀科木犀榄属常绿乔木,地中海国家,如西班牙、希腊、意大利、突尼斯等为其集中产地,种植面积约占全球种植面积的95%。我国于20世纪60年代开始大面积引种油橄榄树,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如甘肃、四川等地,面积45万多亩,共有500多万株。每摘取100kg的油橄榄果大约可以得到3-5kg的油橄榄叶。目前油橄榄叶一般会被燃烧或作为有机肥。我国每年因对油橄榄树进行维护剪枝产生的叶子多达60万吨。油橄榄叶被丢弃或焚烧,造成资源的浪费及生态环境的破坏。而油橄榄叶中含有丰富多样的酚类化合物,已知的主要功能性成分有简单酚类化合物、裂环烯醚萜(橄榄苦苷)和木酚素类三类抗氧化剂。其中油橄榄叶中橄榄苦苷的含量可以达到10-17%。

羟基酪醇化学名为3,4-二羟基苯乙醇,分子式C8H10O3,分子量154。它是一种来自橄榄的酚类化合物之一,被认为是天然的最强的抗氧化剂之一。羟基酪醇有很强的清除自由基的能力,展现出许多生物学活性,其中包括抗癌活性、抗炎活性、抗菌活性、抗基因毒性、抗细胞毒素、预防高胆固醇、预防代谢疾病、预防氧化应激、预防消化紊乱等。

游离的羟基酪醇很少存在于自然界中,以酯化物存在于橄榄各个部位的橄榄苦苷水解后可以得到羟基酪醇。由于其制备工艺较为复杂,商品的羟基酪醇的价格一般较为昂贵。利用酸、碱制备羟基酪醇时,因为酸、碱水解对设备的要求高,腐蚀性大,中和麻烦,中和后生成的小分子氯化钠或硫酸钙容易吸附小分子的羟基酪醇,使得后续的分离、纯化较为困难。用化学的方法合成羟基酪醇虽有少量的报道,但合成的成本较高,而且得率较低。因此,通过温和的酶催化反应制备羟基酪醇具有广泛的前景。CN104926615A中报道了利用半纤维素酶制备羟基酪醇的方法,橄榄苦苷(含量38.6%)的降解率为85.28%,羟基酪醇的含量为6.07%(羟基酪醇的得率相当于55.18%)。Hamza等利用黑曲霉纤维素酶酶解橄榄叶提取物,羟基酪醇的得率为23.25%。原姣姣等研究了橄榄苦苷(含量81.04%)半纤维素酶解制备羟基酪醇,得到橄榄苦苷的降解率为98.54%,羟基酪醇含量为11.31%(羟基酪醇的得率相当于40.31%)。卜文文等采用β-葡萄糖苷酶水解橄榄叶提取物制备羟基酪醇,HT的得率为54.88%。因此,利用生物酶催化技术,提高羟基酪醇的得率方面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针对利用生物酶催化技术制备羟基酪醇的过程中,存在得率较低的缺点,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酶催化与高温水解相结合的制备羟基酪醇的方法,以期获得较高的橄榄苦苷降解率和较高的羟基酪醇得率。

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酶催化与高温水解相结合的制备羟基酪醇的方法,先以富含β-葡萄糖苷酶(BG)的纤维素酶的用量为10-60FPU/g橄榄苦苷对橄榄苦苷进行酶解反应,然后不经处理直接控温80-100℃继续水解24h以上,获得橄榄苦苷的降解率95%以上,羟基酪醇的得率80%以上的羟基酪醇溶液。

所述的酶催化与高温水解相结合的制备羟基酪醇的方法,橄榄苦苷的浓度28-50g/L。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林业大学,未经南京林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5854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