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载体共组装肿瘤靶向抗癌纳米药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710357224.1 | 申请日: | 2017-05-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58014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10 |
发明(设计)人: | 邵敬伟;许爱笑;陈思嘉;郭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31/704 | 分类号: | A61K31/704;A61K31/56;A61K47/54;A61K47/61;A61K47/68;A61K47/64;A61K47/69;A61K9/14;A61K49/00;A61P35/00;A61P35/04 |
代理公司: | 福州君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5211 | 代理人: | 戴雨君 |
地址: | 350116 福建省福州市***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载体 组装 肿瘤 靶向 抗癌 纳米 药物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1.无载体共组装肿瘤靶向抗癌纳米药物,其特征在于:其是由双抗癌纳米药物吸附具有肿瘤靶向功能的靶标而获得,所述双抗癌纳米药物为熊果酸与抗癌药物共组装而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载体共组装肿瘤靶向抗癌纳米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靶标为核酸适配体、分子靶标、抗体或多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载体共组装肿瘤靶向抗癌纳米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核酸适配体为EpCAM、 HER2或MUC1。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载体共组装肿瘤靶向抗癌纳米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子靶标为叶酸、乳糖酸或透明质酸。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载体共组装肿瘤靶向抗癌纳米药物,其特征在于:与熊果酸共组装的抗癌药物为盐酸阿霉素、盐酸厄洛替尼、甲苯磺酸索拉非尼、阿柔比星、阿柔比星B、伊达比星、吡柔比星、多西他赛、福美坦、埃博霉素、雷公藤内酯醇、米非司酮、喜树碱、10-羟基喜树碱、秋水仙碱、长春新碱、甲氨蝶呤、他莫西芬、替尼泊苷、顺铂和6-巯基嘌呤、盐酸柔红霉素、盐酸表阿霉素、盐酸佐柔比星或盐酸米托蒽醌和5-氟尿嘧啶。
6.如权利要求1-5之一所述的无载体共组装肿瘤靶向抗癌纳米药物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无载体共组装肿瘤靶向抗癌纳米药物作为抑制肿瘤转移的药物。
7.如权利要求1-5之一所述的无载体共组装肿瘤靶向抗癌纳米药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以下步骤:
1)将熊果酸溶于良性溶剂A中,得到溶液A,所述溶液A中的熊果酸浓度范围为1000 μM-20000 μΜ,所述良性溶剂A为二氯甲烷、氯仿、乙醚、乙酸乙酯、乙酸甲酯、丙酮、正丙醇、甲醇、吡啶、乙酸、二甲基亚砜中的一种或多种;
2)将待与熊果酸共组装的抗癌药物溶于良性溶剂B中,得到溶液B,所述溶液B中的抗癌药物浓度范围为1000 μM-20000 μM,所述良性溶剂B为待组装抗癌药物的良性溶剂;
3)a.当所述良性溶剂B为水:
在搅拌状态下,将溶液A缓慢滴入溶液B中,搅拌一定的时间后得到溶液C1,溶液A与溶液B的体积为1:10-1:100,溶液C1中熊果酸的浓度范围为100μM-2000μM;
b.当所述良性溶剂B为非水良性溶剂:
将溶液A和溶液B混合得到混合液,混合液中熊果酸与抗癌药物的物质的量的浓度比为5:1-10:1,抗癌药物的物质的量的浓度范围为10μM-4000μM;然后在搅拌状态下,将混合液缓慢滴入熊果酸的不良溶剂中,搅拌一定的时间后得到溶液C2,混合液与不良溶剂的体积为1:10-1:100,溶液C2中的熊果酸浓度范围为100μM-2000μM;
所述不良溶剂为磷酸盐缓冲液、水、生理盐水、葡萄糖溶液中的一种或多种;
4) 将上述得到的溶液C1或溶液C2搅拌0.5-2h后得到双抗癌纳米药物;
5)将上述双抗癌纳米药物中的有机溶剂吹干,之后滴加具有肿瘤靶向功能的靶标分子溶液,然后超声10-60min,得到肿瘤靶向抗癌纳米药物。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无载体共组装肿瘤靶向抗癌纳米药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与熊果酸组装的抗癌药物为阿霉素,靶标分子为Aptamer,得到的肿瘤靶向抗癌纳米药物为Ap/UD 纳米粒,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熊果酸溶于良性溶剂A中,得到溶液A,所述溶液A中的熊果酸浓度范围为1000 μM-20000 μΜ,所述良性溶剂A为二氯甲烷、氯仿、乙醚、乙酸乙酯、乙酸甲酯、丙酮、正丙醇、甲醇、吡啶、乙酸、二甲基亚砜中的一种或多种;
2)将盐酸阿霉素溶于良性溶剂B中,得到溶液B,所述溶液B中的盐酸阿霉素浓度范围为1000 μM-20000 μM,所述良性溶剂B为水、甲醇、吡啶、乙酸、二甲基亚砜中的一种或多种;
3)a.当所述良性溶剂B为水:
在搅拌状态下,将溶液A缓慢滴入溶液B中,搅拌一定的时间后得到溶液C1,溶液A与溶液B的体积为1:10-1:100,溶液C1中的熊果酸浓度范围为100μM-2000μM;
b.当所述良性溶剂B为甲醇、吡啶、乙酸、二甲基亚砜中的一种或多种:
将溶液A和溶液B混合得到混合液,混合液中熊果酸与盐酸阿霉素的物质的量的浓度比为5:1-10:1,盐酸阿霉素的物质的量的浓度范围为10μM-4000μM;然后在搅拌状态下,将混合液缓慢滴入不良溶剂中,搅拌一定的时间后得到溶液C2,混合液与不良溶剂的体积为1:10-1:100,溶液C2中的熊果酸浓度范围为100μM-2000μM;
所述不良溶剂为磷酸盐缓冲液、水、生理盐水、葡萄糖溶液中的一种或多种;
4) 将上述得到的溶液C1或溶液C2搅拌0.5-2h后得到双抗癌纳米药物UD;
5)将上述双抗癌纳米药物UD中的有机溶剂吹干,之后滴加Aptamer溶液,然后超声10-60min,得到Ap/UD 纳米粒,即肿瘤靶向抗癌纳米药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州大学,未经福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57224.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