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锂硒电池正极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351627.5 | 申请日: | 2017-05-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6319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07 |
发明(设计)人: | 杨明辉;王倩;凤晓华;王传洗;曲奉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1M4/36 | 分类号: | H01M4/36;H01M4/38;H01M4/62;H01M10/052 |
代理公司: | 宁波市鄞州甬致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28 | 代理人: | 张鸿飞 |
地址: | 315201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池正极 复合材料 表面包覆层 高温稳定性 硒单质 制备 正极复合材料 金属硒化物 导体 核壳结构 包覆的 硒源 半导体 溶解 外部 | ||
1.一种锂硒电池正极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复合材料为内部为硒单质层、外部为表面包覆层的核壳结构,所述表面包覆层为导体或半导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硒电池正极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表面包覆层为碳、金属氧化物、金属氮化物、金属氧氮化物或金属硫化物。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锂硒电池正极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氧化物为氧化钛、氧化硅、氧化锰、氧化锡中的一种或几种。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锂硒电池正极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氮化物为氮化钛、氮化钒、氮化硅或者氧氮化硅中的一种或几种。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锂硒电池正极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硫化化物为硫化铜、硫化铅或硫化镉中的一种或几种。
6.一种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锂硒电池正极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骤:将含有表面包覆层的金属硒化物分散在含有氧化剂的溶液中,使金属硒化物发生氧化反应,得到的固体产物即为内部为硒单质层,外部为表面包覆层的核壳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锂硒电池正极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硒化物为ZnSe、CoSe、PbSe、CuSe、AgSe中的一种或几种。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锂硒电池正极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氧化剂为溴单质。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锂硒电池正极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氧化反应为将含有表面包覆层的金属硒化物和溴单质按照1:6-1:12的质量比分散在乙醇和水的混合溶液中,所述乙醇和水的体积比为1:1-5:1,反应温度为10-50℃,反应时间为12-36h。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锂硒电池正极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含有表面包覆层的金属硒化物通过以下工艺制备:将金属硒化物与包覆层前驱体在乙醇中分散,再加入甲醛和氨水,搅拌反应,然后转入聚四氟内衬的反应釜中,在90-110℃、转速300-500rmb/min的条件下反应,然后静置至室温,用无水乙醇、去离子水离心,烘干后,在惰性气体或者氨气气氛中、在100-1000℃烧结1-4h,升温速率为1-10℃/min,冷却、研磨;所述包覆层前驱体为酚类化合物、氯化钛、正硅酸乙酯或者硫代乙酰胺与金属离子盐的混合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51627.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人工SEI移植
- 下一篇:一种含金属硼化物的锂硫电池正极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