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碳空心球与多孔掺硼金刚石复合膜传感器电极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350348.7 | 申请日: | 2017-05-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67953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03 |
发明(设计)人: | 李明吉;王雪峰;李红姬;李翠平;孙大智;杨保和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23C16/27 | 分类号: | C23C16/27;C23C14/18;C23C14/35;C23C14/58;C23C16/56 |
代理公司: | 天津佳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002 | 代理人: | 李益书 |
地址: | 300384 天津市西青***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空心球 多孔 金刚石 复合 传感器 电极 制备 方法 | ||
一种碳空心球与多孔掺硼金刚石复合膜传感器电极的制备方法。制备步骤如下:1)利用热丝CVD法在钽片上沉积掺硼金刚石膜,在腔室通入氢气,碳源和硼源,开灯丝电源,加偏压,调节压强和控制温度、时间;2)采用射频磁控溅射仪在掺硼金刚石膜上镀镍,向真空室通入氩气,开启溅射电源,调节压强和功率;3)利用直流电弧等离子体喷射CVD设备对掺硼金刚石进行刻蚀,通入氢气和氩气,开磁场控制电源,调腔压和泵压,控制温度和时间,制备出多孔掺硼金刚石;4)利用水热法制备碳空心球/多孔掺硼金刚石复合电极。将多孔掺硼金刚石投入β‑环糊精和F‑127混合悬浊液中,进行水热处理,取出后冷冻干燥,马弗炉中退火即制备复合电极。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薄膜电子材料领域,公开了一种电化学传感器电极及其制备方法,具体涉及掺硼金刚石,碳空心球与复合物的制备及其在电化学传感器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电化学传感器因灵敏度高、响应速度快、成本低而开始广泛应用到化工、食品及医疗等各个领域中。电化学传感器的关键部件是传感器电极,而目前传感器电极存在的问题是因敏感膜与固体电极的膜基结合力弱而稳定性差,因电势窗口狭窄而不能检测响应在高电位处的物质及不能实现多物质同时检测,因背景电流大而无法进一步优化检测限而实现恒量检测。
掺硼金刚石(Boron-doped diamond BDD)薄膜作为电极材料,它拥有耐腐蚀性、宽电势窗、低背景电流和接近导体的电导率。碳空心球密度较小、比表面积大、稳定性比较好并且可以对中空结构进行填充,具有强吸附性和催化作用等特点。将掺硼金刚石与碳空心球复合作为传感器电极,目前还没有相关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目前传感器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碳空心球与多孔掺硼金刚石复合膜传感器电极的制备方法,实现同时检测包括抗坏血酸、多巴胺和尿酸在内的各种物质,实现降低检测限,提高灵敏度的目的。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一种碳空心球与多孔掺硼金刚石复合膜传感器电极的制备方法,步骤如下:
(1)利用热丝化学气相沉积(CVD)法在钽片上沉积掺硼金刚石膜,其中碳源为甲烷,硼源为硼酸三甲酯,用乙醇溶解后由氢气代入,硼源、氢气及甲烷的流量分别为6mL/min、300mL/min和6mL/min,反应室压强35~39Torr,基底温度800℃~1000℃,生长时间45~72h;
(2)利用射频磁控溅射仪在掺硼金刚石膜上溅射一层镍颗粒,先后启动一级泵和二级泵,使反应室真空度达到10-4Pa,通入纯度为99.999%的氩气,流量为15mL/min,调节分子泵保持腔室压强为1~2Pa。开射频源,预热5~10min,调节功率为120~150W,溅射时间为30~50s。
(3)采用直流电弧等离子体喷射CVD设备,对步骤(2)中制备的镍与掺硼金刚石复合膜进行等离子体刻蚀,样品距离等离子喷射口2~4cm,等离子体气氛为1.5L/min的氢气和1.5L/min的氩气,保持腔压2800~3000Pa,泵压13000~13500Pa,开始调磁场控制电压至6V,启动后弧电压为52V,弧电流95.6A。温度700~800℃,时间为2~5min,由此获得多孔掺硼金刚石膜;
(4)制备线性聚合物和环状聚合物的混合悬浮液。线性聚合物可以采用聚氧乙烯-聚氧丙烯-聚氧乙烯三嵌段共聚物(F127),环状聚合物可以采用α-环糊精或β-环糊精。
(5)将步骤(3)中得到的多孔掺硼金刚石放入步骤(4)中制备的线性聚合物和环状聚合物的混合悬浮溶液中搅拌6~24个小时;
(6)将步骤(5)中得到的多孔掺硼金刚石及线性聚合物和环状聚合物的混合悬浮液转移到消解罐内密封好,在200℃进行水热处理6~12小时,降至常温后取出多孔金刚石膜进行冷冻干燥,设置温度为-53~-50℃、压强为10-15Pa,干燥时间为30-60mi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理工大学,未经天津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5034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C23C 对金属材料的镀覆;用金属材料对材料的镀覆;表面扩散法,化学转化或置换法的金属材料表面处理;真空蒸发法、溅射法、离子注入法或化学气相沉积法的一般镀覆
C23C16-00 通过气态化合物分解且表面材料的反应产物不留存于镀层中的化学镀覆,例如化学气相沉积
C23C16-01 .在临时基体上,例如在随后通过浸蚀除去的基体上
C23C16-02 .待镀材料的预处理
C23C16-04 .局部表面上的镀覆,例如使用掩蔽物的
C23C16-06 .以金属材料的沉积为特征的
C23C16-22 .以沉积金属材料以外之无机材料为特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