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旋转装置进行模块钢框架组焊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347976.X | 申请日: | 2017-05-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60087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31 |
发明(设计)人: | 李显峰;林会明;张健;高春生;王延臣;高振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天工集团有限公司;中冶天工(天津)装备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K37/047 | 分类号: | B23K37/047 |
代理公司: | 天津盛理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09 | 代理人: | 董一宁 |
地址: | 300300 天津***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旋转 装置 进行 模块 框架 方法 | ||
一种利用旋转装置进行模块钢框架组焊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①将两套旋转装置分别置于模块钢框架长度方向对应的两端;该旋转装置由侧向支撑架部分、电动滚轮架部分及固定连接支座部分组成;②将模块钢框架吊装连接到旋转装置上,并将旋转装置与模块钢框架两端的模块角件进行连接固定;③模块钢框架连接完成后,通过电机及传动件带动主动式滚轮连同圆形滚轮轨道和模块钢框架旋转,将模块钢框架在不同位置待组焊的构件旋转到工人操作位置后实施组焊;④构件全部组焊完成后,将组焊完成的模块钢框架与旋转装置分离,完成模块钢框架组焊。本发明操作过程简单、具有较高的组焊效率、降低了各种操作风险,保证了组焊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钢结构模块化建筑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利用旋转装置进行模块钢框架组焊的方法。
背景技术:
钢结构模块化建筑是一种高度集成的装配式建筑,通常由钢结构框架和与其配套的三板体系加装饰装修构成。其中钢结构框架一般为方钢、H型钢等构件组焊构成的盒子式空间结构,通常在工厂流水线上采用手工电弧焊方式组焊制造,但由于其空间结构的特性,组焊时常需要如图1所示辅助脚手架、马凳或组焊平台等再加上构件翻转才能完成不同部位焊缝的焊接(高位置利用脚手架及平台等装置高处作业,低位置可由工人站立地面组焊,焊接完上侧面焊缝后,翻转构件将下侧面焊缝转为上侧面继续焊接,以保证平焊作业)。
现有装置技术存在如下缺点:
1、组焊效率低:组焊时需要辅助搭设和移动脚手架或操作平台,还需要配合进行钢框架吊装翻转;
2、安全性低:需要登高作业和吊装翻转,增加危险性;
3、质量不易保证:高处作业不便控制、多方位焊接质量难于保证;
4、经济性低:由于效率低下以及质量不便控制造成成本加大;
5、工人作业环境差,爬高爬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旋转装置进行模块钢框架组焊的方法,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需要搭设和移动脚手架及平台、需要钢框架吊装翻转等带来的组焊效率低、操作安全隐患大、组焊质量控制难、成本造价高等问题。
如上构思,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利用旋转装置进行模块钢框架组焊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①将两套旋转装置分别置于模块钢框架长度方向对应的两端;该旋转装置由侧向支撑架部分、电动滚轮架部分及固定连接支座部分组成;
所述电动滚轮架部分包括电机及传动件、主动式滚轮固定框架、主动式滚轮、主动式滚轮支撑架体和滚轮位置调节丝杠,连接螺栓将主动式滚轮支撑架体与侧向支撑架部分的连接固定板连接固定,主动式滚轮支撑架体两端对称安装两个主动式滚轮固定框架和主动式滚轮,电机及传动件与主动式滚轮连接,设置在两端主动式滚轮之间的滚轮位置调节丝杠来调节两端主动式滚轮的距离;
所述固定连接支座部分包括圆形滚轮轨道和连接框架,圆形滚轮轨道与连接框架固接,圆形滚轮轨道置于电动滚轮架部分的主动式滚轮上;
所述侧向支撑架部分是由两套支撑装置连接组成,每套支撑装置包括垂直设置的支架、与支架水平连接的底座、连接在被动式滚轮和底座之间的支撑杆,被动式滚轮在支撑杆的作用下滚动支撑于圆形滚轮轨道两侧面,支架表面安装有连接固定板,两套支撑装置的支架之间连接;
②将模块钢框架吊装连接到旋转装置上,并将旋转装置与模块钢框架两端的模块角件进行连接固定;
③模块钢框架连接完成后,通过电机及传动件带动主动式滚轮连同圆形滚轮轨道和模块钢框架旋转,将模块钢框架在不同位置待组焊的构件旋转到工人操作位置后实施组焊;同时,被动式滚轮在其支撑杆作用下滚动支撑于滚轮轨道侧面,形成防倾覆构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天工集团有限公司;中冶天工(天津)装备制造有限公司,未经中冶天工集团有限公司;中冶天工(天津)装备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4797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