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去甲阿奇霉素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343629.X | 申请日: | 2017-05-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41324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18 |
发明(设计)人: | 付德才;李志伟;刘丽星;王丽云;郭李珉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H17/00 | 分类号: | C07H17/00;C07H1/00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国为知识产权事务所 13120 | 代理人: | 林艳艳 |
地址: | 050000 河北省***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去甲阿奇 霉素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去甲阿奇霉素的制备方法,涉及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制备技术领域。红霉素A 6,9‑亚胺醚在水中,0℃‑室温,pH 7.0‑9.0下,用还原试剂硼氢化钠或硼氢化钾还原;之后在有机溶剂和水存在下,0℃‑室温,pH 2.0‑3.5下,进行连续水解;再将连续水解两相反应液加入碱性水溶液中,调节pH≥12,搅拌,分层,弃去水相;有机溶剂为二氯甲烷、氯仿、1,2‑二氯甲烷、乙酸乙酯或乙酸丁酯;连续水解的最后一次水解反应结束后,分层,水相直接加入碱性水溶液中,调节pH≥12,搅拌,析出去甲阿奇霉素。本方法提高了还原剂利用率,可以控制硼酸酯的逆反应,减少不必要的分离过程,得到高质量去甲阿奇霉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制备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阿奇霉素前体去甲阿奇霉素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阿奇霉素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红霉素的结构改造物,广谱抗菌,对某些耐受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致病菌有效,具有组织渗透性强、浓度高,半衰期长的特点。临床上广泛用于治疗敏感致病菌感染引起的呼吸道、泌尿系统、皮肤软组织疾病,也可以用于性病治疗,防治性病传播。去甲阿奇霉素是制备阿奇霉素的前体,其经甲基化,得到阿奇霉素。
阿奇霉素的制备过程包括:硫氰酸红霉素A(II)与羟胺发生肟化反应,得到硫氰酸红霉素A肟(III),经磺酰氯处理重排,得到红霉素A亚胺醚{红霉素A 6,9-亚胺醚(IV)和异构体红霉素A 11,9-亚胺醚(V)},经过催化氢化或用化学试剂硼氢化钾、硼氢化钠还原,得到去甲阿奇霉素(I),用甲酸、甲醛甲基化得到阿奇霉素。阿奇霉素的制备过程反应方程式如下:
在阿奇霉素的制备过程中,肟化、重排和甲基化反应过程研究较为充分,工艺条件简单,收率高,但亚胺醚还原制备去甲阿奇霉素过程复杂,是影响阿奇霉素收率和质量的关键步骤。
文献报道亚胺醚催化氢化还原制备去甲阿奇霉素如下:US:5,586,587(1997年)报道,亚胺醚在乙酸中,PtO2为催化剂,50atm室温催化氢化48h,得到去甲阿奇霉素,收率85.8%。 CN:1199736A(1998年)报道了亚胺醚催化氢化和甲基化“一锅法”,制备阿奇霉素的方法,乙酸为溶剂,5%Rh/C为催化剂,70atm,40℃氢化3h,加入过量甲醛溶液,40atm,40℃继续反应20h,直接制备阿奇霉素。US:5,869,629(1999年)报道6,9-亚胺醚(IV)醋酸水溶液,在75atm下用5%Pa/C为催化剂氢化12h,得到去甲阿奇霉素。US:6,528,492B1(2003 年)报道以红霉素A为起始原料,肟化、重排、还原、甲基化“一锅法”制备阿奇霉素的方法;其中用Ni-Al为催化剂,85atm氢化还原亚胺醚制备去甲阿奇霉素。US:2005/0222052 A1公开了亚胺醚磷酸水溶液,以5%Pt/C为催化剂,在15℃、20atm下催化氢化24h,得到去甲阿奇霉素。CN:103087125 A公开了亚胺醚甲醇溶液,用高氯酸调节pH=5-6,在Pt/C 催化下,于40--43℃、8.3-8.6atm下氢化还原4h,制备去甲阿奇霉素。
化学试剂法还原亚胺醚制备去甲阿奇霉素,涉及到去甲阿奇霉素硼酸酯和双去甲阿奇霉素硼酸酯2个中间产物。酸解脱除硼酸酯,在碱性中和分离过程中部分发生可逆反应,重新转化成去甲阿奇霉素硼酸酯,造成收率低、分离困难。采取酸解脱除硼酸酯时加入多羟基有机助剂,快速加碱中和,可以部分抑制可逆反应,提高收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科技大学,未经河北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4362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