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便于拆装电池的智能单车在审
申请号: | 201710341466.1 | 申请日: | 2017-05-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61261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15 |
发明(设计)人: | 李吉雷;刘少华;朱凯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吉雷 |
主分类号: | B62K11/00 | 分类号: | B62K11/00;H01M2/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便于 拆装 电池 智能 单车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便于拆装电池的智能单车,包括智能单车,所述智能单车的支架处固定连接有电池箱,所述电池箱内壁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滑轨,所述滑轨内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的顶部通过伸缩杆与滑轨内壁的顶部活动连接,所述伸缩杆上套接有挤压弹簧,所述挤压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滑轨内壁的顶部和滑块的顶部固定连接。本发明通过对推板的改进,当同时向后方推动两个拨动板时,能够使两个推板的铰接处顶起电池,从而能够方便将电池由电池箱内取出,松开两个拨动板时,在回位弹簧回弹力的作用下,能够使两个推板回到起始位置,挡板能够将电池箱的开口堵住,通过拉板能够将电池箱打开并取出内部的电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单车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便于拆装电池的智能单车。
背景技术
自行车诞生至今已超过百年,虽然在“智能”方面没有突破,但自行车创新却从未停止过。在“万物智能”的今天,智能自行车将生逢其时,成为这个智能世界中的一大新亮点。外观、材质和功能等方面别具一格的智能自行车,在提升人们骑行体验的同时,实现自行车互联,给人们带来安全和智能的新感受。智能自行车,打破了以往自行车的设计,主打“智能”元素。它在置物篮、车把和挡泥板等物件的设计上独树一帜,非常人性化。传统自行车的置物篮换成了置物盘,可伸缩的网可固定物品,简约时尚,动感十足,实用性更强。车锁本身也是把手,采用可拆卸设计。锁车时,简单地把把手拆下来锁上就行。挡泥板由一个橡胶毛刷代替,更加美观干净。此外,它还配备了LED车灯和可拆卸充电电池,骑车者在夜晚骑车时更安全。
现有的智能单车电池在安装过程中一般是通过固定件或者螺丝将其固定在单车的支架上,虽然能够稳定安装,但是不方便进行拆装,而且在拆装过程中需要用到专门的工具,从而耽误拆装的时间。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便于拆装电池的智能单车,解决了智能单车电池不方便拆装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拆装电池的智能单车,包括智能单车,所述智能单车的支架处固定连接有电池箱,所述电池箱内壁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滑轨,所述滑轨内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的顶部通过伸缩杆与滑轨内壁的顶部活动连接,所述伸缩杆上套接有挤压弹簧,所述挤压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滑轨内壁的顶部和滑块的顶部固定连接,且两个滑块相对的一侧通过压板连接,所述压板的底部通过压杆与U形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电池箱内套接有电池,且U形板套接在电池的顶部,所述电池背面的接头插接在电池箱内壁上设置的插头内。
所述电池箱内壁的两侧且位于滑轨的下方均固定连接有U形座,所述U形座内插接有转杆,所述转杆上套接有固定块,所述转杆上且位于固定块的两侧均套接有回位弹簧,所述回位弹簧的两端分别与U形座的内壁和固定块的一侧固定连接,且两个固定块的表面均固定连接有推板,且两个推板相对的一侧铰接,所述固定块的表面且远离推板的一侧与拨动板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所述拨动板与固定块相背的一端贯穿电池箱一侧开设的通槽且延伸至电池箱的外部。
所述电池箱正面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内滑动连接有活动块,所述活动块的底部通过复位弹簧与限位槽内壁的底部活动连接,且两个活动块相对的一侧通过挡板连接,所述挡板的背面搭接在电池箱开口的一侧,所述挡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拉板,所述拉板上开设有拉槽。
优选的,所述压杆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压杆的底端分别位于U形板顶部的两侧。
优选的,所述U形板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橡胶垫,且橡胶垫的覆盖面积与U形板内壁的面积相等。
优选的,所述电池的背面搭接在两个推板的铰接处,且两个推板的铰接处位于电池背面的中部。
优选的,所述电池的底部搭接在电池箱内壁的底部,且电池套接在电池箱的中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吉雷,未经李吉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4146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