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增湿均流预荷电颗粒物强化脱除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10334210.8 | 申请日: | 2017-05-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7516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5 |
发明(设计)人: | 高翔;郑成航;郭一杉;张涌新;竺新波;常倩云;王毅;吴卫红;翁卫国;岑可法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B03C3/16 | 分类号: | B03C3/16;B03C3/36;B03C3/66;B03C3/014 |
代理公司: | 杭州君度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240 | 代理人: | 郑芳;王桂名 |
地址: | 310027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增湿均流预荷电 颗粒 强化 脱除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增湿均流预荷电颗粒物强化脱除系统,沿烟气方向顺次包括液滴喷射装置、阻流与导流结合的均流装置以及荷电强化放电装置,液滴喷射装置包括喷嘴和支架,支架垂直于烟气方向布置,支架上安装有相互平行的管道,喷嘴布置在管道上;阻流与导流结合的均流装置包括带有开孔的挡板,挡板孔隙率在40%~50%之间,开孔的直径在30~60mm之间;荷电强化放电装置包括极线,极线设置在挡板后方并安装于悬挂框架上,极线与电源相连。本发明将烟气增湿、气流均布与高压静电场结合,从多方面强化颗粒物荷电的同时,优化烟气流场分布,降低流场不均匀给后续污染减排系统带来的效率损失,从流场、增湿和放电强化等多个方面保证了超细颗粒物高效脱除。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能源环境工程污染减排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增湿均流预荷电颗粒物强化脱除系统。
背景技术
雾霾天气的形成与一次细颗粒物PM2.5的排放及环境空气中二次细颗粒物的形成密切相关。煤燃烧过程是细微颗粒物(PM2.5)及二次颗粒物前体物等大气污染物最主要的来源之一,为了减少雾霾天气,需要对燃煤排放的一次PM2.5及其前体物形成的二次PM2.5进行严格控制。《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23-2011),要求火电厂粉尘排放浓度低于30mg/m3,重点地区低于20mg/m3。部分地区/电力公司提出达到5mg/m3的天然气燃气轮机粉尘排放要求,甚至达到3mg/m3以内的近零排放要求。湿式电除尘器通常作为大气污染物控制系统的终端处理装备,布置于脱硫塔后,不仅可有效去除烟气中的烟尘微粒、PM2.5,同时可协同脱除SO3、汞及除雾器后烟气中携带的脱硫石膏雾滴等污染物,已成为燃煤电厂大气污染物控制的重要技术。
湿式静电除尘器的主要工作原理是:将水雾喷向集尘板,水雾在放电极形成的强大的电晕场内荷电后分裂进一步雾化;电场力、荷电水雾的碰撞拦截、吸附凝并,共同对细颗粒物起捕集作用,最终颗粒物在电场力作用下到达集尘极而被捕集。细颗粒的均匀、高强度荷电是脱除效率的保证,脱硫塔后特殊的工作环境对此提出了严峻挑战。脱硫塔后,烟气湿度大,而且含有大量脱硫塔喷淋携带而来的微细水雾液滴。微细水雾液滴较粉尘颗粒更易吸附电子形成空间电荷,液滴荷电后电晕电流相对降低,粉尘荷电减少,捕集效率下降。为了提高粉尘的荷电效果,目前多采用在入口段安装预荷电器的方法,使粉尘在进入除尘器前通过高强度的荷电区,提高湿式静电除尘器的工作性能。中国专利CN205392746U公开了一种预荷电均流装置,包括均流板和电晕放电的部件,均流板在起到对烟气均流作用的同时,又与电场区中的放电部件形成电场,烟气中的颗粒被荷电并在电场力的反向作用下实现减速,为下游放电部件、板排电场高效捕集颗粒创造条件。中国专利CN105032611A公开了一种预荷电强化系统,包括气流均布板,电晕极线和电晕极线上方布置的清灰喷嘴,预荷电器的高强度脉冲放电可产生大量自由电子、离子和活性组分。自由电子和离子使烟气中的颗粒在进入除尘器前进行部分预荷电,活性组分使NO、SO2发生氧化进一步吸收。
上述的荷电装置受到流场、颗粒特性、供电形式和运行环境等限制,对颗粒物的脱除过程存在以下问题:
1、超低排放运行环境下,系统内的颗粒物浓度较低(20mg/m3甚至10mg/m3以下),难以取得高脱除效率;
2、流场均匀性差导致颗粒物运动存在大量扰动,影响了颗粒物脱除效率;
3、部分颗粒物受到其理化性质影响,荷电量低、迁移能力弱,难以高效脱除;
4、绝大多数的除尘器与预荷电器应用直流供电方式,受到反应器电气性能限制,输出能量有限,且能耗较高;
以上问题使颗粒物脱除设施难以实现稳定的超低排放,需要从流场、颗粒物特性、供电方式等多个角度改善颗粒物特性与脱除环境,提高颗粒物荷电脱除水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3421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