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增湿均流预荷电颗粒物强化脱除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10334210.8 | 申请日: | 2017-05-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7516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5 |
发明(设计)人: | 高翔;郑成航;郭一杉;张涌新;竺新波;常倩云;王毅;吴卫红;翁卫国;岑可法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B03C3/16 | 分类号: | B03C3/16;B03C3/36;B03C3/66;B03C3/014 |
代理公司: | 杭州君度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240 | 代理人: | 郑芳;王桂名 |
地址: | 310027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增湿均流预荷电 颗粒 强化 脱除 系统 | ||
1.一种增湿均流预荷电颗粒物强化脱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设置在静电除尘器入口处,沿烟气方向顺次包括液滴喷射装置、阻流与导流结合的均流装置以及荷电强化放电装置,所述液滴喷射装置包括喷嘴和支架,所述支架垂直于烟气方向布置,支架上安装有相互平行的管道,所述喷嘴布置在管道上;所述阻流与导流结合的均流装置包括带有开孔的挡板,所述挡板孔隙率在40%~50%之间,开孔的直径在30~60mm之间;所述挡板包括阻流板和导流板,阻流板与导流板为相邻布置,并形成若干个菱形区域;所述荷电强化放电装置包括极线,所述极线设置在挡板后方并安装于悬挂框架上,每个菱形区域内设有两根极线,两根极线间距离为140mm至150mm之间,两根极线分别垂直于气流方向布置,极线与阻流板、导流板的垂直距离为130mm至160mm之间,所述极线与电源相连;
所述电源为谐振逆变的高频直流电源或高压脉冲电源,所述谐振逆变的高频直流电源额定频率在20kHz以上,输出电压在0kV至-60kV连续可调,有效功率达到30kW以上,能量效率在95%以上;所述高压脉冲电源重复频率在0~1000Hz连续可调,脉冲上升沿在20μs以内,脉冲宽度在50μs以内,输出电压在-20kV至-80kV连续可调,瞬时脉冲功率达到1MW以上,能量转化效率在80%以上;
所述管道垂直于烟气方向布置,管道的间距不大于喷嘴有效喷射距离,喷嘴的喷射方向垂直于烟气方向,单个管道上喷嘴均匀分布,距离不大于喷嘴的有效喷射范围,相邻管道的喷嘴交错布置;
所述喷嘴为精细雾化实心锥喷嘴,流量为2~3L/min,喷嘴的喷射角度为60~80°,喷嘴的喷射范围为400~500mm;
所述液滴喷射装置与阻流与导流结合的均流装置之间的距离大于500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湿均流预荷电颗粒物强化脱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宽度为480mm,所述阻流板、导流板与烟气方向的夹角绝对值为30°~40°;相邻阻流板与导流板的中心最近距离在220mm至280mm之间,阻流板与导流板之间的最近距离在15mm至25mm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湿均流预荷电颗粒物强化脱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中间区域的孔隙率小于边缘区域的孔隙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湿均流预荷电颗粒物强化脱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挂框架与阻流板、导流板的距离大于极线与阻流板、导流板距离的2.5倍,悬挂框架与电源连接处安装绝缘子,同时布置加热及热风吹扫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34210.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