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集成控制器的电机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10328986.9 | 申请日: | 2017-05-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54709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16 |
发明(设计)人: | 黄元峰;艾程柳;王海峰;徐松;马鹏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2K11/30 | 分类号: | H02K11/30;H02K11/27;H02K11/21;H02K11/33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迪生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51 | 代理人: | 关玲 |
地址: | 10019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集成 控制器 电机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集成控制器的电机系统,由控制板、主电路和电机本体组成。机壳与定子之间均匀分布一定数量的槽,最上方的槽内安装母线电容,其他方形槽内安装开关管,直流母线分布于绕组端部,通过接线柱将母线电容和开关管连接在一起,电流传感器固定在右端盖内侧,电机电源线穿过电流传感器后与开关管相连,控制板安装在左端盖外侧,左端盖上与开关管对应位置开有通孔,驱动信号线从通孔穿出,通过接线端子与控制板连接,位置传感器位于左端盖与控制板之间,嵌装在左端盖上,与控制板连接,直流母线从左端盖上部开孔中伸出电机外,与外部直流电源线连接。本发明将控制器的主电路分解设计,嵌装在电机本体内部,实现电机与控制器的高度集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集成控制器的电机系统,属于电机系统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近年来电力电子器件、电机设计技术及新能源和新材料等高新技术的发展,电机系统也正在经历巨大变革。在许多应用领域,如水下航行器推进、电动汽车驱动、航空航天动力等,对电机的重量、体积、功率密度等要求极为严格。因此,一种体积小、重量轻、结构紧凑的电机系统,可以有效降低这个设备(水下航行器、电动汽车、航空器等)的重量,提高其运行灵活性。
一般来说,应用于水下、航空航天、汽车等移动设备的特种电机系统,都要有独立的配套控制器,而这些应用场合对体积和重量的要求往往是极为苛刻的,能够用于安装动力系统的空间更是非常有限,从而导致传统电机加控制器的动力系统方案很难顺利应用。
CN103112573B公布了一种水下动力装置的推进器,该装置包括螺旋桨、主动轴、磁耦合电机单元、控制器,采用磁耦合电机单元的电机与控制器集成装置,解决了推进器装置在水下密封的问题,推进器和控制器装在一个密封壳里,不在徐涛对主动轴部分进行动密封,减小了研发和生产周期。
CN106300861A公布一种低压智能微电机结构,包括电机本体和控制器两部分,电机本体由转子、机壳、定子、转子位置传感器调节装置、后端盖、前轴承、后轴承,控制器由控制板、导电柱、功率模块板。优点在于,动态响应快,便于安装,结构轻巧,控制简单可靠,环境适应能力强;电机与控制器集成在一体,比分体式结构更节省体积,通过一系列的隔磁措施,大大提高了整个装置的电磁兼容能力,通过最优的控制方式设计,实现了低压大功率电机的高效率。
综合分析以上两个发明结构,虽然都采用了电机与控制器集成的方案,但仍然存在明显的缺点:两个发明结构只是将控制系统与电机套装在一个壳体内,而严格意义上控制器和电机仍然是独立的,仍然有明显的划分界限,并且二者的支撑系统、散热系统都是独立的,因此,以上两个发明只是在结构上更加紧凑,并不能达到节省空间和减少重量的目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电机及控制系统体积大、重量重,无法满足特殊场合应用需求的缺点,提供一种集成控制器的电机系统,将控制器的主电路分解设计,嵌装在电机本体内部,实现电机与控制器的高度集成。二者共用壳体、支撑系统、散热系统,有效降低了系统的整体体积和重量,提高了设备的运行灵活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集成控制器的电机系统,所述电机系统包括控制板、主电路和电机本体,其中控制器包括控制板和主电路;所述主电路分解嵌装在电机本体内部,与电机本体共用机壳、支撑系统和散热系统;所述电机本体包括机壳、左端盖、右端盖、定子、绕组、磁钢、磁轭、轮毂及转轴;所述主电路包括直流母线、母线电容、开关管、电流传感器及位置传感器;
机壳与定子之间分布一定数量的槽,最上方的槽内安装母线电容,其他槽内分别安装一个开关管;所述母线电容和开关管的输入端连接在直流母线上;所述直流母线分布于绕组的端部,直流母线从左端盖上部的开孔中穿出电机外,与外部电源线连接;电流传感器固定在右端盖内侧,电机电源线穿过电流传感器后与开关管的输出端相连;左端盖上与开关管对应位置开有穿线孔,驱动信号线一端与开关管连接,另一端从穿线孔穿出,通过接线端子与控制板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2898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机散热结构
- 下一篇:一种变频供电调速永磁同步电动机系列化设计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