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四轮差速转向机构及车辆在审
申请号: | 201710327513.7 | 申请日: | 2017-05-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54460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18 |
发明(设计)人: | 尹久春;庄明华;武涛;李超旗;宁腾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蓝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7/14 | 分类号: | B62D7/14;B62D7/16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11332 | 代理人: | 胡彬 |
地址: | 100085 北京市海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四轮差速 转向 机构 车辆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转向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四轮差速转向机构及使用该四轮差速转向机构的车辆。
背景技术
车辆转向机构用于控制各类轮式或履带式车辆的行驶方向。传统的转向控制机构是为满足机器转弯设计的,一般都需要专门的驱动控制其转弯,人力或者其他动力,如自行车和汽车转向机构。单纯的为转向而增加驱动,通常情况下,驱动处于闲置状态,造成产品成本提高,资源利用率低的问题。且普通的两轮差速控制转向机构,通过控制两轮不同的转动速度,实现转向,转弯半径大,转向角度有限,难以实现在狭窄的空间转向,导致空间利用率低;且两轮差速转向机构承载能力差,平衡性差,尤其在路面不平或有较大的坡度时,容易导致打滑,使得运输能力差,影响正常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三轮差速转向机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成本高、资源利用率低、转弯半径大、转向角度有限、空间利用率低、承载能力差,平衡性差的技术问题。
如上构思,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四轮差速转向机构,包括:
两组行走轮组件,每组所述行走轮组件均包括转动设置在第一车轴上的第一行走轮和转动设置在第二车轴上的第二行走轮,所述第一车轴与所述第二车轴固定连接;
转向传递机构,其连接两组所述行走轮组件,所述第一行走轮和第二行走轮的转速差能带动所述转向传递机构运动,所述转向传递机构用于将其中一组所述行走轮组件的转向运动传递到另一组所述行走轮组件。
其中,所述转向传递机构包括:
两组传动机构,分别与两组所述行走轮组件连接;
传动杆,其两端分别与两组所述传动机构铰接,其中一组所述行走轮组件的转向运动通过所述传动机构和传动杆传递到另一组所述行走轮组件。
其中,所述传动机构包括:
轴套,其位于所述第一车轴与所述第二车轴的连接处,并与所述第一车轴和第二车轴均固定连接;
连接轴,其一端与所述轴套固定连接,且所述连接轴与所述第一车轴垂直;
连杆,其一端与所述连接轴固定连接,所述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传动杆通过销轴连接。
其中,所述连杆与所述连接轴垂直。
其中,还包括支架,所述第一车轴远离所述第二车轴的一端与所述支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车轴远离所述第一车轴的一端与所述支架固定连接。
其中,所述连接轴与所述支架固定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车轴的中心轴线与所述第二车轴的中心轴线位于同一条直线上。
其中,所述第一行走轮和第二行走轮中均设置有轮毂电机。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上述四轮差速转向机构车辆。
如上构思,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车辆,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四轮差速转向机构。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出的四轮差速转向机构,包括两组行走轮组件,每组所述行走轮组件均包括转动设置在第一车轴上的第一行走轮和转动设置在第二车轴上的第二行走轮,第一车轴与第二车轴固定连接,且第一车轴的中心轴线与第二车轴的中心轴线位于同一条直线上;其中任意一组行走轮组件可通过第一行走轮和第二行走轮的转速差带动转向传递机构运动,进而驱动另一组行走轮组件进行转向运动;将传统的两轮差速转向机构改为四轮差速转向机构,减小了转弯半径,转向角度不限,实现了全方位转弯行走;同时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降低产品成本,减少资源浪费;且增大了承载能力,平衡稳定性好,在路面不平或有较大的坡度时,不易打滑,运输能力强。
本发明提出的车辆,因采用上述四轮差速转向机构,因此具有转弯半径小,能够全方位转弯行走,能在狭窄的空间转向,资源利用率高,成本低,且承载能力大,平衡稳定性好,在路面不平或有较大的坡度时,不易打滑,运输能力强的优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四轮差速转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四轮差速转向机构的俯视图;
图3是本发明提供的四轮差速转向机构转向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
1、行走轮组件;2、传动机构;3、传动杆;4、销轴;
11、第一车轴;12、第一行走轮;13、第二车轴;14、第二行走轮;
21、轴套;22、连接轴;23、连杆;24、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蓝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蓝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2751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