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核SoC的固件启动方法以及多核SoC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1710325202.7 | 申请日: | 2017-05-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7445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23 |
发明(设计)人: | 张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鸿秦(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9/445 | 分类号: | G06F9/445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张勇 |
地址: | 100085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核SoC 固件启动 共享存储器 复位信号 系统总线 累加 低端 多核 链式 应用 开发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核SoC的固件启动方法,应用于多核SoC设备,所述多核SoC设备包括至少两个相同的CPU,CPU之间通过系统总线共享存储器,该固件启动方法包括:每个CPU均控制其他某个CPU的复位信号,采用链式引导方法在固件启动时,由CPU依次逐个引导其他某个CPU,直至完成所有CPU核的启动。通过本发明可以非常方便地通过低端CPU累加的方式实现多核SMP架构,极大减轻开发人员的负担。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SoC设计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多核SoC的固件启动方法以及多核SoC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设计与制造技术的发展,集成电路设计从晶体管的集成发展到逻辑门的集成,现在又发展到IP的集成,即SoC(System-on-a-Chip)设计技术。SoC可以有效地降低电子/信息系统产品的开发成本,缩短开发周期,提高产品的竞争力,是未来工业界将采用的最主要的产品开发方式。在进行SoC设计时,有时需要多核CPU进行协同工作,以达到更高的整体性能指标。
目前,多核SoC中CPU架构可划分为AMP(异构)与SMP(同构)两种,前者AMP(异构)中的多个CPU不同,而SMP(同构)中的多个CPU相同。从SoC固件开发设计的角度考虑,SMP架构的固件一般只需要一份即可,而AMP架构的固件不仅需要编译至少两份,一般还会涉及不同的编译环境,给固件的开发调试及性能优化带来额外的开销,因此本发明选择SMP架构的多核SoC。
然而,多核SoC的固件启动方式对SoC的硬件设计及固件设计有着很大影响,典型的多核SoC的SMP架构具有一定的硬件要求,其在多核的通信及同步方面有专用的硬件控制逻辑,比如ARM体系结构下的Snoop Control Unit(SCU)可以实现多核的Cache一致性;并需要硬件上保证每个CPU核心内部具有CPU ID寄存器供软件读取,比如Linux kernel在启动阶段会通过smp_processor_id()函数来读取CPU ID寄存器。这种特定的硬件要求给SoC设计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一方面,通信及同步模块给IC设计带来了较大的难度;
另一方面,对于采用累加CPU硬核的SMP架构来说,CPU ID是无法在IC设计阶段写入CPU内部的寄存器的,于是也就无法可控地分配CPU资源。
综上所述,现有技术中对于多核SoC的固件启动方法受到CPU核内部CPU ID寄存器的限制无法可控地分配CPU资源的问题,以及IC设计中同步及通信的问题,尚缺乏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克服的现有技术中多核SoC的固件启动方法受到CPU核内部CPU ID寄存器的限制无法可控地分配CPU资源的问题,以及IC设计中同步及通信的问题,提供一种多核SoC的固件启动方法以及多核SoC设备。本发明有效地通过低端CPU累加的方式实现多核SMP架构,极大减轻开发人员的负担。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一种技术方案:
一种多核SoC的固件启动方法,其应用于多核SoC设备,所述多核SoC设备包括至少两个相同的CPU,CPU之间通过系统总线共享存储器,该固件启动方法包括:每个CPU均控制其他某个CPU的复位信号,采用链式引导方法在固件启动时,由CPU依次逐个引导其他某个CPU,直至完成所有CPU核的启动。
进一步的,所述一种多核SoC的固件启动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Bootrom流程:启动CPU将固件从外部存储器搬移进存储器中,并在CPU间共享的存储器中指定位置设置一个表示允许启动CPU执行固件代码的标志位,将存储器地址重映射成0地址,跳转进入固件流程;
(2)从启动CPU开始执行固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鸿秦(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鸿秦(北京)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2520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