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电动汽车共振发电结构重力的振动导向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710324044.3 | 申请日: | 2017-05-0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0730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2 |
| 发明(设计)人: | 杨亦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亦勇 |
| 主分类号: | F03G7/08 | 分类号: | F03G7/08 |
| 代理公司: | 上海唯智赢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93 | 代理人: | 刘朵朵 |
| 地址: | 200070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电动汽车 共振 发电 结构 重力 振动 导向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汽车动能发电的方法,属于汽车领域。一种基于电动汽车共振发电结构重力的振动导向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包括振动导向框架和中空重物托板及设置在中空重物托板上的动能发电装置的重力,在车身左右侧倾或前后倾时,使被定位的振动导向框架在电动汽车行驶中能够绕轴转动,降低振动导向框架的光轴与中空重物托板之间的摩擦热能损失。本发明利用包括振动导向框架和中空重物托板及设置在中空重物托板上的动能发电装置的重力,使振动导向框架能够在车身左右或前后侧倾时,能够自动使其保持动态水平或者单方向的平衡,从而降低振动导向框架在倾斜时与中空重物托板之间的摩擦热能损失。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动能发电的方法,尤其涉及基于电动汽车共振发电结构重力的振动导向方法。
背景技术
关于利用汽车动能发电的方法,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1610496171.7的《基于杠杆原理的电动汽车共振发电优化方法和结构》,提出了基于杠杆原理的电动汽车共振发电优化方法,包括设置于簧上车身处具有垂直弹性系统的中空重物托板上的动能发电装置,动能发电装置包括发电机和增速器,以及在发电机中心轴上设置的内套有单向轴承的齿轮,所述齿轮单侧啮合有直齿条,所述中空重物托板与簧上车身具有相同的固有频率,所述直齿条被杠杆带动,杠杆的支点设置在车轴上,杠杆动力端连接簧上车身,承接簧上车身的振动力,杠杆阻力端带动直齿条沿垂直固定在振动导向框架上的滑轨上下移动,克服发电机转矩阻力;在簧上车身的压缩及反弹行程中,杠杆通过直齿条,驱动直齿条所啮合的齿轮,使发电机中心轴转动,并与中空重物托板在车身振动时的共振的作用力进行叠加,使发电机发电。通过杠杆的设置,将簧上车身的振动通过杠杆传导作用在中空重物托板,以及发电机中心轴上,能够在车身振动很小时放大了振幅的效果,提高了振动能量的捕捉效率,也能起到对车身的抑振;在克服动能发电装置启动扭矩方面简化了多组复合弹性系统的设置,还提高了振动能量的转化效率,使汽车的能源消耗得到巨大的降低。
但是,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由于路面的多样性和方向的变化,汽车车身会发生左右侧倾或前后倾,同时,振动导向框架也随之发生左右侧倾或前后倾。设置有动能发电装置的中空重物托板悬吊于车底板下方,且通过直线轴承套装在振动导向框架的光轴上,在车身发生倾斜时具有保持垂直悬吊的趋势,但是由于振动导向框架发生倾斜,因此会增加直线轴承与光轴之间的摩擦,进而增加了震动能量以热能方式损失,降低动能发电效率,降低了光轴及直线轴承的使用寿命;且振动导向框架如果受力太大,也会对装置的安全性产生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基于电动汽车共振发电结构重力的振动导向方法,降低震动热能损失,提高动能发电效率,减小振动导向框架的受力,保证振动装置的安全,延长使用寿命。
技术方案
基于电动汽车共振发电结构重力的振动导向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包括振动导向框架和中空重物托板及设置在中空重物托板上的动能发电装置的重力,在车身左右侧倾或前后倾时,使被定位的振动导向框架在电动汽车行驶中绕轴转动,降低振动导向框架的光轴与中空重物托板之间的摩擦热能损失。
振动导向框架能够绕转轴发生前后或左右的转动,将振动导向框架设置在水平平台上,水平平台安装在车轴上,所述水平平台使振动导向框架在行驶中车身左右侧倾或前后倾时均能保持动态水平状态。
所述水平平台包括扭力臂,扭力臂和振动导向框架之间采用连接转轴连接,扭力臂通过支撑转轴设置在支撑架上,支撑转轴与连接转轴的方向相垂直,支撑架固定在车轴上。
振动导向框架能够绕转轴发生前后转动,振动导向框架通过前后旋转的连接转轴与扭力臂连接,所述扭力臂固定安装在车轴上,在行驶中车身前后倾时,减少光轴上的摩擦热能损失。
振动导向框架悬吊在车底板下方,通过框架平衡机构调整振动导向框架保持动态水平,在车身左右侧倾或前后倾时减轻振动导向框架的光轴上的摩擦热能损失。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亦勇,未经杨亦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2404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