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锂吸附体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318338.5 | 申请日: | 2017-05-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5493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23 |
发明(设计)人: | 曹文玉;高东;徐茶清;陈靖华;李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20/08 | 分类号: | B01J20/08;B01J20/06;B01J20/28;B01J20/32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赵天月 |
地址: | 518118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锂吸附 吸附剂层 基底膜 吸附 制备 使用寿命 透过率 吸附剂 粘结剂 冲刷 微孔 破损 | ||
本发明公开了锂吸附体及其制备方法。其中,该锂吸附体包括:基底膜,所述基底膜具有第一微孔;以及吸附剂层,所述吸附剂层形成在所述基底膜的表面上,所述吸附剂层含有吸附剂和粘结剂。该锂吸附体的强度高,更耐溶液冲刷,不易破损,并且溶液透过率快,吸附的容量和吸附的效率也显著提高,同时,使用寿命也更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材料领域,具体地,涉及锂吸附体,以及制备该锂吸附体的方法。
背景技术
未经过成型的粉体锂吸附剂存在流动性差,难分离等缺点。为克服这些问题,已出现了一些粉体吸附剂成型后产品和专利,例如专利CN1302844C中在吸附剂粉末中添加粉末重量8%至10%的聚氯乙烯粘结剂,并加入溶剂液体甲基氯混合,通过挤压产生膏糊,随后细化成颗粒进行造粒。另一种粉体吸附剂成型成块状的专利,如专利CN102160992A中采用粉状吸附剂与海绵原料一起发泡,在发泡过程中不改变吸附剂的化学性质,将粉体的吸附剂制备成块状海绵吸附剂。但是此类产品仍存在几个问题:(1)成型所用粘结剂量较大时,吸附量下降明显,然而降低粘结剂用量,吸附剂受溶液冲刷又容易脱落;(2)球形吸附剂使用过程中会出现破裂,降低了使用寿命。
由此,现有的锂吸附剂有待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锂吸附体,该锂吸附体通过将吸附剂形成在基底膜上,使锂吸附体的强度显著提高,更耐溶液冲刷,不破损,并且溶液透过率快,吸附的容量和吸附的效率也显著提高。
因而,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锂吸附体。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该锂吸附体包括:基底膜,所述基底膜具有第一微孔;以及吸附剂层,所述吸附剂层形成在所述基底膜的表面上,所述吸附剂层含有吸附剂和粘结剂。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锂吸附体,通过将吸附剂形成在基底膜上,有效解决了现有的颗粒状或块状吸附剂成型过程中依赖大量的粘结剂,吸附剂的用量比例低,吸附能力差,易脱落和破裂等问题。本发明实施例的锂吸附体的强度高,更耐溶液冲刷,不易破损,并且溶液透过率快,吸附的容量和吸附的效率也显著提高,同时,使用寿命也更长。
另外,根据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锂吸附体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基底膜的厚度为0.05-500μm;所述吸附剂层的厚度为0.01-10mm。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第一微孔为纳米级通孔。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吸附剂层含有50-95质量份的吸附剂和5-50质量份的粘结剂。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吸附剂层含有80-90质量份的吸附剂和10-20质量份的粘结剂。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基底膜是由选自聚醚砜树脂膜(PES)、聚四氟乙烯膜(PTFE)和陶瓷膜的至少一种形成的。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陶瓷膜的材料为选自氧化铝、氧化锆和氧化钛的至少一种。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吸附剂为选自铝盐吸附剂、锂锰氧化物吸附剂、锂钛氧化物吸附剂、脱锂铝盐吸附剂、脱锂的锂锰氧化物吸附剂和脱锂的锂钛氧化物吸附剂中的至少一种。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粘结剂为选自聚乙烯醇缩甲醛、聚偏氟乙烯、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聚烯烃共聚物(PO)、聚酰胺(PA)、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橡胶(TPU)、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聚氟乙烯、聚氯乙烯和聚乙烯醇缩丁醛(PVB)中的至少一种。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吸附层进一步含有:造孔剂,所述造孔剂的含量不大于2质量份。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吸附剂层具有第二微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1833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