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串联质谱与分子对接的活性多肽高通量筛选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317044.0 | 申请日: | 2017-05-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32360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05 |
发明(设计)人: | 刘睿;盛乃娟;吴皓;王倩;吴体智;李晓芳;陈晓钰;王欣之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中医药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3/68 | 分类号: | G01N33/68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32200 | 代理人: | 杨海军 |
地址: | 210036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串联 分子 对接 活性 多肽 通量 筛选 方法 | ||
1.基于串联质谱与分子对接的活性多肽高通量筛选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首先对海洋蛤类进行提取或生物酶酶解,然后分离制备得到总多肽提取物,然后在活性导向下进行活性筛选,确定活性部位;
(2)然后通过LC-MS/MS对活性部位进行质谱分析,将得到的质谱数据通过从头测序分析和/或与蛋白质数据库比对,快速确定蛋白质或多肽的氨基酸序列;
(3)然后通过计算机虚拟筛选,将药物作用靶点与活性物质进行分子对接,从而寻找受体与配体作用的最佳构象,筛选出与受体亲和力最佳的配体,完成高通量多肽的活性筛选,并通过固相合成多肽序列验证其活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串联质谱与分子对接的活性多肽高通量筛选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分离方法包括分级沉淀、分子排阻、离子交换、反相柱层析、疏水层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串联质谱与分子对接的活性多肽高通量筛选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活性筛选的靶点包括:血管紧张素转化酶、二肽基肽酶-IV、凝血酶或乙酰胆碱酯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串联质谱与分子对接的活性多肽高通量筛选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活性部位LC-MS/MS分析方法包括:采用戴安U3000NanoRSLC纳升液相系统,色谱柱为5μm Reprosil C18AQ,上样量为5μL,流速400nL/min,流动相A为体积比为2:0.2:98的乙腈-甲酸-水,流动相B为体积比80/0.2/20的乙腈-甲酸-水,2~30%B线性梯度洗脱60~90min;
Thermo LTQ Orbitrap XL质谱仪用于进行肽段分析,喷雾电压为2.5kV,离子传输毛细管温度为200℃;质谱一级全扫描范围为m/z 100~2000,分离宽度为3Da;串联质谱分析采用一级质谱数据依赖的二级质谱扫描模式,依次选取一级质谱中离子强度最高的5个离子进行碰撞诱导解离二级串联质谱,并采用Xcalibur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串联质谱数据选择合适的数据库,检索参数设置为:前体离子误差10ppm;子离子误差1Da;半胱氨酸残基固定修饰(氨甲酰甲基化57.0215Da);甲硫氨酸残基可变修饰(氧化+15.9949Da);允许2个位点误切,假阳性率≤1%;然后选择不同酶切方式:非酶切(No enzyme)或胰蛋白酶酶切;其它参数为默认参数,在上述检索条件下所得分值有显著性意义,认定为有效的鉴定结果,从而确定活性部位中全部多肽的氨基酸序列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串联质谱与分子对接的活性多肽高通量筛选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具体方法为:
根据多肽的氨基酸序列信息进行同源模建:使用Chem BioDraw Ultra 13.0软件绘制各个多肽结构,然后将其导入Discovery Studio 4.0软件中,再使用CHARMm能量场优化并使其能量最小化,利用DS 4.0中的PREPAR LIGAND模块准备配体。
从the Protein Data Bank的数据库中下载蛋白质的晶体结构,作为计算机分子对接的受体模型,使用软件Discovery Studio 4.0中的CDOCKER模块进行分子对接研究,参数为默认设置;经过筛选获得能够与受体结合的配体,确定配体的氨基酸序列,采用固相合成技术合成多肽,采用体外活性评价方法验证其生物活性。
6.基于串联质谱与分子对接高通量筛选杂色蛤中二肽基肽酶-IV抑制剂活性多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杂色蛤酶解物的制备:
将杂色蛤软体洗净泥沙,加入3倍量水煎煮2次,每次40分钟,分离煎煮液与肉渣,沥干;取肉渣,加3倍量水匀浆后,加入酶活性为50000U/g的木瓜蛋白酶酶解,木瓜蛋白酶的加入重量为肉渣重量的1%,酶解的温度为55℃,酶解的pH为7,酶解反应时间为4h;酶解结束后,于沸水浴灭活,然后加入一定量的无水乙醇进行分级醇沉,最终制备30%乙醇沉淀部位1、70%的乙醇沉沉淀部位2及乙醇沉上清液部位3,各部位经浓缩,冷冻干燥,得到冻干粉。
(2)二肽基肽酶-IV抑制活性评价
将乙醇沉淀部位1、乙醇沉沉淀部位2及乙醇醇沉上清液部位3溶于Tris-HCI缓冲液制成相应的样品液;二肽基肽酶-4、Gly-Pro-PNA分别用Tris-HCl缓冲液配置成8U/L的DPP-4溶液和1.6mmol/L的Gly-Pro-PNA(底物)溶液;
将25μL样品与25μL底物混匀,37℃孵育10min,再加入50μLDPP-4溶液,在37℃孵育1小时,后加入1mol/L醋酸钠缓冲液100μL,405nm处测定吸光度值A,并计算抑制率;同时用Tris-HCI缓冲液代替样品做空白对照;
二肽基肽酶-IV抑制率(%)=[(A阴性对照-A空白对照)-(A样品-A样品空白)]/(A阴性对照-A空白对照)×100%
(3)活性部位的LC MS/MS分析
活性部位经质谱分析得MS/MS质谱碎片信息,采用非酶切模式进行数据库比对分析,从其中共分析鉴定出多肽氨基酸序列;
(4)多肽氨基酸序列的二肽基肽酶-IV抑制活性分子对接研究
将多肽氨基酸序列同源建模,在Discovery Studio 4.0中进行PREPARE LIGAND,在Discovery Studio 4.0中进行去水、加氢再进行PREPARE PROTEIN,然后将配体与二肽基肽酶-IV靶点进行CDOCKER对接,参数设置如下:Top Hits-10;RandomConformations-10;Orientations to Refine-10;Force field-CHARMm;Use Full Potential-False,其他参数选择默认设置;
经过对接后,确定与二肽基肽酶-IV能够很好对接的多肽序列,表明其为潜在的二肽基肽酶-IV抑制活性多肽;然后通过固相合成技术获得多肽,体外二肽基肽酶-IV活性评价验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中医药大学,未经南京中医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17044.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