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即时通讯工具的在线教育方法和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10316064.6 | 申请日: | 2017-05-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2581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0 |
发明(设计)人: | 祝枫;宋凯;黄雯琼;王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哇嗨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9B5/14 | 分类号: | G09B5/14 |
代理公司: | 浙江永鼎律师事务所 33233 | 代理人: | 郭小丽 |
地址: | 211800 江苏省南京市浦口***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即时通讯 工具 在线教育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即时通讯工具的在线教育方法和系统。其方法包括:A:当接收到进入主播模式的指令后,将聊天界面划分为包括供主讲人员发布消息的台上界面和供普通人员发布消息的台下界面;B:当接收到主讲人员的课件播放指令时,将主讲人员选中的课件页面展示在台上界面,且根据主讲人员的选择操作更换展示在台上界面的课件页面;C:当接收到主讲人员的内容发送指令时,将主讲人员编辑的讲解内容发送至台上界面,且在当前播放有课件的情况下,讲解内容显示于当前播放的课件页面蒙层之上。本发明的优点在于:能够将主讲者和听课者的界面做分拆,保证老师讲解内容不会被刷屏;讲解内容直接显示于课件上,便于学生理解和老师讲课。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互联网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即时通讯工具的在线教育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在线教育(也称为e-Learning)是通过应用信息科技和互联网技术进行课程内容传播分享和快速学习的方法。在线教育的教学方式以网络为介质,通过网络,学生与教师即使相隔万里也可以开展教学活动;此外,借助网络课件,学生还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真正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对于工作繁忙,学习时间不固定的职场人而言网络远程教育是最方便不过的学习方式。
现有的在线教育系统,包括教师终端、网关服务器、学生终端等设备、教师终端提供课程的视频信息,然后宽带网关设备通过网关服务器将课程视频信息发送到学生终端,学生通过学生终端即可观看老师的讲座内容。然而,现有的系统通常使用基于网线的网络,不利于学生分享学习课程的便利性。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人们进行了长期的探索,例如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交互式在线教育系统[申请号:CN201320133075.8],包括教师终端、服务器和至少一个学生终端,所述教师终端和所述至少一个学生终端都借助于无线通信网络连接到所述服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教师终端包括音视频存储器、第一视频显示设备、第一信息收发接口和第一数据采集器,所述第一数据采集器由麦克风、摄像头、模数转换电路、编码电路和输出接口构成,其中所述编码电路连接在模数转换电路和输出接口之间;所述学生终端包括第二视频显示设备、第二信息收发接口和第二数据采集器,所述第二数据采集器由麦克风、摄像头、模数转换电路、编码电路和输出接口构成,其中所述编码电路连接在模数转换电路和输出接口之间;所述服务器包括路由装置和防火墙装置;其中,所述教师终端的第一数据采集器的输出接口连接到第一信息收发接口,而所述学生终端的第二数据采集器的输出接口连接到第二信息收发接口,第一信息收发接口和第二信息收发接口借助于无线通信网络连接到所述服务器从而借助于服务器中的路由装置进行信息收发并借助于服务器中的防火墙装置进行信息安全处理。
上述方案解决了部分问题,能够使学生分享学习的课程和在线教育更加便利,但是,该方案的在线教育通过人为维护老师教课过程的流程及体验,当开放发言时,老师讲话容易被学生打断刷屏;当禁止发言时,互动性又不够;其次,现有技术的课件与讲解内容零散,课程结束后的内容无整理,不利于学生课后学习。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能够将主讲者和听课者的展示界面做分拆的基于即时通讯工具的在线教育方法;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在保证互动性的同时,保证老师讲话不会被学生打断的基于即时通讯工具的在线教育系统;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
基于即时通讯工具的在线教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当接收到进入主播模式的指令后,将聊天界面划分为包括供主讲人员发布消息的台上界面和供普通人员发布消息的台下界面;
B:当接收到主讲人员的课件播放指令时,将主讲人员选中的课件页面展示在台上界面,且根据主讲人员的选择操作更换展示在台上界面的课件页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哇嗨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京哇嗨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1606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液晶聚酯树脂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下一篇:配管用成型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