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制备1H-戊唑醇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310566.8 | 申请日: | 2017-05-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7692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9 |
发明(设计)人: | 刘志勇;朱鹏;姚学林;李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剑牌农化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D249/08 | 分类号: | C07D249/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和信华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90 | 代理人: | 胡剑辉 |
地址: | 2247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制备 戊唑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高效制备高纯度1H‑戊唑醇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向反应釜中投入戊环氧物(2‑(4‑氯苯乙基)‑2‑叔丁基环氧乙烷)、三氮唑、片碱、PEG和冠醚催化剂并搅拌均匀;将体系加热至105~108℃,将高位槽中的戊环氧物滴加入反应釜中;滴加结束后经两次升温两次保温直至戊环氧物完全反应;将体系降至室温,并加入水以及结晶溶剂,静止分层,有机层降温结晶析出1H‑戊唑醇,由水洗涤至pH为7~8,得1H‑戊唑醇;水层降温结晶析出PEG,回收PEG套用。本发明首次将PEG和冠醚催化剂联合用于1H‑戊唑醇合成中,所得1H‑戊唑醇收率高、纯度高、副产物含量低,远高于现有工艺产品的品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精细化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安全、制备1H-戊唑醇的方法。
背景技术
1H-戊唑醇(III)是一种高效、广谱的内吸性三唑类杀菌农药,主要用于防治水稻、花生、小麦、苹果、香蕉以及玉米等作物上的多种真菌病害,因其具有低毒、高效的优点,因此被广泛的研究与应用。
目前1H-戊唑醇(III)的制备多以对氯苯甲醛为起始原料,经过醛酮缩合、催化加氢、环氧化反应、加成反应来实现。其最后一步加成反应中,现有技术中多以二甲基甲酰胺(DMF)、N-甲基吡咯烷酮(N-MP)、二甲基亚砜(DMSO)等非质子极性化合物为溶剂。此合成工艺存在溶剂精馏回收难、产品中残留的溶剂无法完全去除以及产品后期处理后纯度不理想等缺点,并且经检测反应中1H-戊唑醇的一种异构体4H化合物(Ⅳ)占有一定的比例。因此,此工艺急需寻求一种易于回收、在产品中残留少的溶剂以替代现有工艺中的溶剂进行生产,并且需要对这步工艺进行大量研究,以寻求一种催化剂适用于这步反应,达到产品收率提高的目的;
1H-戊唑醇(III):
4H-戊唑醇异构体(IV):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发明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安全、高效、溶剂易回收且副产物少的1H-戊唑醇的制备方法。
技术方案: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制备1H-戊唑醇的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1)向洁净的反应釜中投入定量的2-(4-氯苯乙基)-2-叔丁基环氧乙烷(I)、三氮唑(Ⅱ)、片碱、PEG和冠醚催化剂并搅拌均匀,另外向高位槽中投入定量的2-(4-氯苯乙基)-2-叔丁基环氧乙烷(I);
(2)将步骤(1)中体系加热升温至105~108℃时,搅拌条件下将高位槽中的2-(4-氯苯乙基)-2-叔丁基环氧乙烷(I)滴加入反应釜中,控制滴加速度为1.11~3.33g/min,滴加时间为2~6h;滴加结束后先将体系升温至108~112℃,然后保温4~6h;再将体系升温至120~130℃,保温7~9h,直至2-(4-氯苯乙基)-2-叔丁基环氧乙烷(I)完全反应;
(3)将步骤(2)中体系降至室温,并在搅拌条件下加入水以及结晶溶剂,静止分层,有机层降温结晶析出1H-戊唑醇(III),由水洗涤至pH为7~8,得1H-戊唑醇(III);水层降温结晶析出PEG,回收PEG套用。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步骤(1)中所述PEG为分子量在1000-10000之间PEG。
作为本发明的更优选择,步骤(1)中所述PEG为PEG-7000。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步骤(1)中所述冠醚催化剂为12-冠-4、15-冠-5或18-冠-6中的一种或几种。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所述反应釜中与高位槽中的2-(4-氯苯乙基)-2-叔丁基环氧乙烷(I)的投入量比例为1:2。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步骤(1)中所述片碱为氢氧化钾、氢氧化钠或甲醇钠,乙醇钠,叔丁醇钠中的一种或几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剑牌农化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剑牌农化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1056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