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高他克莫司产量的发酵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710309551.X | 申请日: | 2017-05-0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9047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7 |
| 发明(设计)人: | 秦鹏;梁淑娃;谢鹏;黄魁英;刘广宇;梁宏基;劳逸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市微生物研究所有限公司;广州迈达康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华南理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C12P17/18 | 分类号: | C12P17/18;C12R1/465 |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陈卫 |
| 地址: | 510663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提高 克莫司 产量 发酵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他克莫司产量的发酵方法,在常规的他克莫司发酵过程中加入吸附树脂以及流加补充糊精,所述吸附树脂在发酵时间为48h~60h时加入,所述吸附树脂的加入体积与发酵液体积比为0.001~0.1:1;所述流加补充糊精在发酵时间为1h~60h时开始补加,所述流加补充糊精的流加速度按每小时每100ml发酵液加入0.5~3g糊精。通过这种发酵生产工艺他克莫司的发酵产量明显提高。本发明能提高他克莫司发酵产量,而且所使用的吸附树脂可进行回收,实现循环利用,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他克莫司生产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提高他克莫司产量的发酵方法。
背景技术
他克莫司(FK506)是一种由链霉菌产生的新型23元大环内酯聚酮类物质,具有很强的免疫抑制作用,其效力比应用较广的环孢霉素A(Cyclosporin A,CsA)高近100倍,而毒副作用比环孢素A更少,还具有低死亡率、高移植存活率、依赖性小等优点。
他克莫司广泛应用于特应性皮炎、变应性接触性皮炎、银屑病、红斑狼疮、扁平苔癣、白癜风、Nethenton综合症和抑制宿主病等自身免疫疾病的治疗。目前临床应用于预防肝脏或肾脏移植术后的移植物排斥反应,治疗肝脏、胰腺、肾脏、心脏、肺等实体器官移植术后应用其他免疫抑制药物无法控制的移植物排斥反应。然而受制于他克莫司发酵水平较低、生产成本高等因素,很多器官移植患者在经济上无法接受,导致其推广应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目前针对他克莫司产量低下的问题,国内外展开了一系列的研究,从实验效果来看,菌种选育无疑是一种能够有效提高他克莫司产量的方法。例如:王秀琴等采用通过复合诱变的方法对出发菌株筑波链霉菌进行处理,得到一株高产菌株,其发酵产量较出发菌株提高73.6%。郑军荣等应用化学和物理诱变剂对他克莫司产生菌进行菌种诱变,并利用莽草酸和哌可酸及其相应的结构类似物作为选择压力筛选出高产突变株,相对发酵效价提高了约2倍。Jung等通过逐渐提高培养基中他克莫司的浓度来增加菌株对产物的耐受性,最终获得的菌株产量达到972mg/L。袁晖等通过紫外诱变加抗性筛选的方法处理产他克莫司的链霉菌,得到1株高产菌,其50L罐产量达到918mg/L。
但是菌种选育工作的不确定性高、工作强度大,并且选育的高产菌种始终面临着生产能力退化的问题,为他克莫司的生产埋下了不稳定的隐患。因此有必要研究开发新的方法,提高他克莫司的产量,以满足实际应用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提高他克莫司产量的发酵方法,使得他克莫司的发酵产量明显提高。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提高他克莫司产量的发酵方法,在常规的他克莫司发酵过程中加入吸附树脂以及流加补充糊精,所述吸附树脂在发酵时间为48h~60h时加入,所述吸附树脂的加入体积与发酵液体积比为0.001~0.1:1;所述流加补充糊精在发酵时间为1 h~60h时开始补加,所述流加补充糊精的流加速度按每小时每100ml 发酵液加入0.5~3g 糊精。
本发明采用新型发酵工艺,在恰当的发酵过程中加入有效量的可吸附他克莫司的树脂,有效降低由于他克莫司的积累而引起对自身菌体的有害作用;同时在发酵过程中流加补充糊精,保证发酵体系拥有充足的能量,延长生产菌的生产周期,从而提高他克莫司产量。
所述吸附树脂为中等极性大孔树脂和/或非极性大孔树脂。
优选地,所述吸附树脂包括但不限于XAD16、HP20、HZ801、HZD-3、SP850 和HZ830中的任一种或多种。最优选地,所述吸附树脂为XAD 16树脂。
优选地,所述吸附树脂的加入体积与发酵液体积比为0.03~0.1:1。最有选地,所述吸附树脂的加入体积与发酵液体积比为0.1:1。
优选地,所述流加补充糊精在发酵时间为48 h~60h时开始补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市微生物研究所有限公司;广州迈达康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华南理工大学,未经广州市微生物研究所有限公司;广州迈达康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华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0955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全双工数字对讲方法、对讲配件及全双工数字对讲系统
- 下一篇:可折叠显示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