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转印纸、转印方法及转印机在审
| 申请号: | 201710308698.7 | 申请日: | 2017-05-0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9716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13 |
| 发明(设计)人: | 单昶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市清华技术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D06P5/26 | 分类号: | D06P5/26;D06P3/60;D06P3/24;D21H19/14;D21H19/84;C08J7/04;C09D133/02;B41M5/06;B41M5/03;B41F16/02;B41F16/00 |
| 代理公司: | 苏州威世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35 | 代理人: | 杨林洁 |
| 地址: | 215137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转印纸 转印机 墨水 转移印花 转印 羧甲基纤维素钠 墨水吸收材料 羟丙基纤维素 羧甲基淀粉钠 聚丙烯酸钠 聚丙烯酰胺 海藻酸钠 环保节能 接触反应 聚乙烯醇 湿润状态 碳排放量 相对设置 印花过程 印花浆料 织物纤维 水处理 淀粉 渗入 纤维 污染 基层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转印纸、转印方法及转印机,所述转印纸包括具有相对设置的两个外表面的基层、以及至少涂布于所述两个外表面其中之一的涂层,所述涂层设为包括海藻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羟丙基纤维素、羧甲基淀粉钠、淀粉、聚乙烯醇、聚丙烯酸钠、聚丙烯酰胺的其中一种或两种以上混合的墨水吸收材料;同时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使用所述转印纸的墨水转移印花方法和转印机,通过使用所述转印纸,在墨水湿润状态下进行转移印花,使得墨水可以渗入到织物纤维内部并直接与纤维接触反应,无需借助容易造成污染的印花浆料,整个印花过程也无需添加水,不用做水处理,减少了碳排放量,更环保节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织物印花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转印纸、转印方法,使用所述转印方法制得的印花织物、以及转印机。
背景技术
在织物上用喷墨打印机实现数码印花的方法有两类:
一类是将织物经过上浆处理后喷墨打印,在经过汽蒸发色和洗涤掉浆料和浮色后完成印花,亦称为数码直喷法,不足之处是印花前需要将纺织面料进行上浆预处理,数码喷绘后还需要洗涤织物,并且洗去浆料和浮色时会产生污水;
另一类是用喷墨打印机将图文打印在转印纸或者转印膜上,再转移到织物上实现印花,亦称为数码转印法。数码转印法有两种工艺,一是热升华转印法,热升华转印是依靠纸面打印的分散染料在200度左右高温下受热升华到涤纶纤维分子里去实现染色印花,因此仅合于涤纶纤维织物;二是胶膜转印法,喷墨打印在热熔胶膜上再转移黏贴到织物上,常用于T恤印花,但是由于该法不透气、附加手感重、洗涤龟裂的缺陷限制了胶膜转印法的应用。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之一,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转印纸,所述转印纸包括具有相对设置的两个外表面的基层、以及至少涂布于两个所述外表面其中之一的涂层,所述涂层设为包括海藻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羟丙基纤维素、羧甲基淀粉钠、淀粉、聚乙烯醇、聚丙烯酸钠、聚丙烯酰胺的其中一种或两种以上混合的墨水吸收材料。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涂层克重设置为0.5-12克/平米。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基层设置为纤维纸,所述纤维纸克重设置为15-120克/平米。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基层设置为高分子聚合物膜,所述高分子聚合物膜的厚度设置为0.01-0.15毫米 。
本发明提出的转印纸,一方面具有保水性,既能吸收墨水又能避免墨水扩散,增强了印刷过程中的可靠性;另一方面所使用的原料安全环保,不含毒素且不会对人和环境造成危害,同时还具备轻薄的特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之一,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墨水转移印花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提供一种如上所述的转印纸;
将墨水喷印于所述涂层上以形成预设图案;
在所述涂层上的墨水处于湿润状态时,通过压合所述转印纸与织物以使所述涂层上的墨水转移至所述织物上,得到转印织物;
对所述转印织物干燥发色得到印花织物。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步骤“对所述转印织物干燥发色得到印花织物”包括:
将所述转印纸与所述转印织物相分离,对所述转印织物干燥发色得到印花织物。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对所述转印织物进行干燥时,可根据所使用墨水的性质和/或所述织物的种类调节干燥温度。
本方法可以在墨水湿润状态下进行转移印花,通过压合所述转印纸与织物,使得所述涂层上的墨水可以渗入到织物纤维内部并直接与纤维接触反应,无需借助容易造成污染的印花浆料,整个印花过程也无需添加水,不用做污水处理,减少了碳排放量,更环保节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市清华技术研究所,未经苏州市清华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0869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织物固色剂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无扭编织钢丝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