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跨座式单轨交通轨道梁承拉支座有效
申请号: | 201710307488.6 | 申请日: | 2017-05-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48260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31 |
发明(设计)人: | 夏玉龙;刘海亮;周亮;邱廷琦;刘成;杜传知;何政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市新筑路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D19/04 | 分类号: | E01D19/04;E01D101/30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钟莹洁;钱成岑 |
地址: | 611430***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跨座式 单轨 交通 轨道 梁承拉 支座 | ||
本发明公开了跨座式单轨交通轨道梁承拉支座,包括上锚固单元、梁体支撑架、承压子支座、承拉龙门架、预埋钢板和下锚固单元;上锚固单元设置在梁体支撑架的顶部,下锚固单元设置在预埋钢板的底部;梁体支撑架通过底部设置的两个承压支座设置在预埋钢板上,两个承压支座具有承受竖向、横向载荷的功能、转动调节功能、纵向滑动功能和安装调节功能;两个承拉龙门架设置在预埋钢板上并且位于梁体支撑架的两侧,梁体支撑架两侧凸耳分别通过转动滑动摩擦副与承拉龙门架连接。本发明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受力性能优良,具有良好的安全性、环境适应性和经济效能,可在特殊工况承受梁体传递的拉、压、弯、剪、扭力等载荷并可靠传递到下部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桥梁支座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讲,涉及一种跨座式单轨交通轨道梁承拉支座。
背景技术
跨座式单轨交通是现代化城市快速轨道立体交通的一种新形式,它具有噪音低、爬坡能力强、转弯半径小、快速便捷、占地少、造价低、不受地形限制、利于环境保护等优点。
但是,由于列车行走于单轨,其受风阻的扰动、转弯时的离心力及地震时的水平剪力等因素的影响,特殊工况下需要支座承受梁体传递的拉、压、弯、剪、扭等载荷并可靠地传递给下部结构。
现有支座技术中,仅有铰轴支座可以使用在单轨交通复杂的受力工况上,但由于铰轴属于线接触型转动滑动摩擦副,主要部件易损坏且不易更换,而且生产成本及后期维护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提高支座的使用寿命及安全性并且降低生产成本及维护费用的跨座式单轨交通轨道梁承拉支座。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跨座式单轨交通轨道梁承拉支座,所述跨座式单轨交通轨道梁承拉支座包括上锚固单元、梁体支撑架、承压支座、承拉龙门架、预埋钢板和下锚固单元;
所述上锚固单元设置在梁体支撑架的顶部,所述下锚固单元设置在预埋钢板的底部;
梁体支撑架通过底部设置的两个承压支座设置在预埋钢板上,其中,所述两个承压支座具有承受竖向、横向载荷的功能、转动调节功能、纵向滑动功能和安装调节功能。
两个承拉龙门架设置在预埋钢板上并且位于梁体支撑架的两侧,其中,梁体支撑架两侧凸耳分别通过转动滑动摩擦副与承拉龙门架连接。
根据本发明跨座式单轨交通轨道梁承拉支座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跨座式单轨交通轨道梁承拉支座设置在跨座式单轨交通轨道梁与盖梁或墩台之间。
根据本发明跨座式单轨交通轨道梁承拉支座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跨座式单轨交通轨道梁承拉支座通过上锚固单元与跨座式单轨交通轨道梁连接,并且通过下锚固单元与盖梁或墩台连接。
根据本发明跨座式单轨交通轨道梁承拉支座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跨座式单轨交通轨道梁承拉支座将跨座式单轨交通轨道梁承受的拉力、压力、弯矩、剪力和/或扭矩可靠地传递到下部结构。
根据本发明跨座式单轨交通轨道梁承拉支座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承压支座为球形支座、柱面支座、盆式支座或橡胶支座。
根据本发明跨座式单轨交通轨道梁承拉支座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承压支座与梁体支撑架的底部之间设置有转动摩擦副和纵向滑动摩擦副。
根据本发明跨座式单轨交通轨道梁承拉支座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承压支座承受竖向、横向载荷及特殊工况下跨座式单轨交通轨道梁产生的弯矩对单侧承压支座形成的压应力及扭力,所述承拉龙门架、上锚固单元和下锚固单元承受特殊工况下跨座式单轨交通轨道梁产生的弯矩对梁体支撑架单侧形成的拉应力。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受力性能优良,具有良好的使用安全性、环境适应性和经济效能,并且本发明的跨座式单轨交通轨道梁承拉支座可在特殊工况下承受梁体传递的拉、压、弯、剪、扭力等载荷并可靠地将荷载传递到下部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市新筑路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成都市新筑路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0748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分离金属的石墨蒸发盘
- 下一篇:一种双炉交替连续冶炼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