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身防腐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710305574.3 | 申请日: | 2017-05-0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99375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30 |
| 发明(设计)人: | 董建宁;王炳永;黄荣军;顾镭;王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25D13/12 | 分类号: | C25D13/12;C25D13/20 |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黄德海 |
| 地址: | 10002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车身 防腐 方法 | ||
本发明提出了车身防腐方法。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该方法包括:对所述车身进行清理处理;在经过所述清理处理的所述车身上的待焊接部位设置遮蔽件并进行遮掩处理;对经过所述遮掩处理的所述车身进行防腐处理;以及去除所述遮蔽件,并对所述车身上的待焊接部位进行焊接处理。由此,可以兼顾车身二次焊接工艺的要求,保证焊接后形成的车身整体防腐性能不下降。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制造领域,具体地,本发明涉及车身防腐方法。
背景技术
车身的耐腐蚀性,将直接关系到整车的使用寿命和用户对车辆的满意度。目前的车身防腐处理,针对车身大总成的结构特点及生产的批量性,多采用车身总成式焊接工艺及3C2B涂装工艺体系。
然而,目前的车身防腐方法,仍有待改进
发明内容
本申请是基于发明人对以下事实和问题的发现和认识作出的:
经过改制或是维修更换过车身部件的车辆,车身的寿命和耐腐蚀程度往往远远低于新车。发明人经过深入研究以及大量实验发现,这主要是由于经过改制或是更换部件的车辆,容易在车身更换过部件的位置处发生腐蚀,进而影响车身的整体使用寿命。发明人经过深入研究发现,造成这一问题的一个主要的原因,是由于车身改制,或者旧车维修的特殊性要求,例如在车身造型变化,或者车身外表面出现无法修复的损毁时,需要在原有的白车身上,将车身外板拆解分离后,更换新的车身外板部件。而由于车身的二次焊接要求,车身骨架的拆焊位置,需要打磨去除涂膜及焊坑等,并需要保持表面平整。在这一过程中,并未针对二次焊接部位进行防腐处理。而改制车或是维修车辆在新车时涂覆的防腐涂层,由于二次焊接的需求已被去除,进而造成改制车或是维修车辆的车身寿命不佳。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可以兼顾车身二次焊接及整体防腐性能不下降的车身防腐方法。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本发明提出一种车身防腐方法。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该方法包括:对所述车身进行清理处理;在经过所述清理处理的所述车身上的待焊接部位设置遮蔽件并进行遮掩处理;对经过所述遮掩处理的所述车身进行防腐处理;以及去除所述遮蔽件,并对所述车身上的待焊接部位进行焊接处理。由此,可以兼顾车身二次焊接工艺的要求,保证焊接后形成的车身整体防腐性能不下降。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遮蔽件为波纹胶带,去除所述遮蔽件是通过以下步骤实现的:揭除所述波纹胶带,并清理所述待焊接部位上所述波纹胶带残余的胶黏剂。由此,可以进一步提高焊接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防腐处理是通过以下步骤实现的:利用电泳技术,在所述车身表面形成电泳漆防腐层。由此,可以进一步提高车身防腐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去除所述遮蔽件之后,进行所述焊接处理之前,进一步包括:在所述车身表面喷涂保护剂,所述保护剂为可导电焊接的防腐保护剂。由此,可以进一步提高车身防腐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焊接处理是通过以下步骤实现的:在所述待焊接部位涂布点焊密封胶以便形成多个胶线,所述胶线的直径为2-4mm,所述胶线在受挤压后覆盖全部所述待焊接部位,并将待焊接件焊接至所述车身的所述待焊接部位上。由此,可以进一步提高焊接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焊接处理之后,进一步包括:在所述焊接处理的焊点金属表面喷涂防腐保护喷剂;以及在所述焊接处理的焊缝处涂覆密封胶。由此,可以进一步提高焊接效果,防止焊接处由于密封不严而发生腐蚀。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点焊密封胶的焊接温度为140摄氏度,以及所述密封胶的密封温度为140摄氏度。由此,可以进一步提高焊接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车身为待改制车或待维修车的车身。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0557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