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使用流体起步离合器来操作车辆自动启/停系统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303669.1 | 申请日: | 2017-05-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4438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05 |
发明(设计)人: | 哈菲兹·沙菲克·卡菲兹;西拉杰·西迪基;史蒂文·阿那托勒·福莱特;亚历克斯·奥康纳·吉布森;莫翰纳德·哈基姆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W10/02 | 分类号: | B60W10/02;B60W40/105 |
代理公司: | 北京铭硕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6 | 代理人: | 王秀君;鲁恭诚 |
地址: | 美国密歇根***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使用 流体 起步 离合器 操作 车辆 自动 系统 方法 | ||
公开了一种使用流体起步离合器来操作车辆自动启/停系统的方法。公开了一种用于操作配备有自动停止和启动系统的车辆的系统和方法。该车辆包括内燃发动机、自动变速器以及具有泵轮分离离合器的流体起步装置。控制器可在某些工况下发起发动机的自动停止或启动。在发动机启/停事件期间,发动机自动地关闭并且流体起步装置的泵轮离合器可分离以将发动机和变速器与动力传动系断开,从而提供提高的燃料经济性和降低的排放。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用于操作机动车辆中的自动启/停系统的方法和系统,所述机动车辆具有内燃发动机、变速器以及具有泵轮分离离合器的流体起步装置。
背景技术
许多机动车辆配备有自动启/停系统,自动启/停系统在某些状况下自动地关闭和重启车辆的发动机以减小车辆的燃料消耗。在运行的过程中,如果不需要推进(例如,在交通灯处怠速时),则内燃发动机可通过自动启/停系统而自动地停止(即,关断),并且如果驾驶员再次要求动力,则可重启内燃发动机。
一种启/停系统被称为行驶中的启/停(rolling start/stop)系统。行驶中的启/停系统涉及在车辆正在行驶并减速时使内燃发动机停止。在需要来自发动机的动力(例如,驾驶员松开制动器)时,自动地重启发动机。还可响应于其他状况(诸如,电池荷电状态或者电气系统的负载)而自动地重启发动机。发动机的这些自动停止可通过减小发动机怠速时间并因此减少行驶周期的燃料消耗来提高燃料经济性并降低排放。然而,车辆(其具有经由传统的变矩器连接到动力传动系的自动变速器)中的行驶中的启/停系统可能导致令人反感的噪声、振动和声振粗糙度(NVH)或者不适的驾驶性。虽然缓解这些影响的一种策略是使变速器自动地换挡至空挡,但是在要求动力时这需要快速的重新接合并且还可能造成令一些乘员反感的换挡冲击(shift bump)。
发明内容
一种用于操作机动车辆中的自动启/停系统的方法和系统包括在行驶中的自动停止事件期间操作泵轮分离离合器,其中,所述机动车辆具有内燃发动机、变速器以及流体起步装置。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可在各种应用中实施以提高燃料经济性。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一种车辆包括发动机、变速器和起步装置。所述起步装置可包括用于使发动机和变速器选择性地结合的分离离合器。所述车辆还可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响应于在制动踏板被踩下并且车辆速度高于与车辆怠速相关联的第一速度阈值时发动机停止,使所述分离离合器分离以使发动机和变速器断开。所述控制器还被配置为:响应于在所述车辆速度低于与行驶中的停止阈值限制相关联的第二速度阈值时发动机停止,使所述分离离合器分离。
在另一实施例中,公开了一种用于车辆的启/停系统,所述车辆具有发动机、变速器以及包括分离离合器的起步装置。所述启/停系统可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响应于在行驶中的自动停止事件期间发动机交替地停止和重启,控制所述起步装置的分离离合器使发动机和变速器选择性地结合。所述控制器还可被配置为:响应于在制动压力高于压力阈值并且车辆速度高于第一速度阈值但低于第二速度阈值时发动机停止,使所述分离离合器分离以使发动机与变速器断开。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第一速度阈值基于与车辆怠速状况相关联的速度,第二速度阈值基于与行驶中的停止阈值限制相关联的速度。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控制器还被配置为:在所述制动压力的变化低于相应的阈值时使所述分离离合器保持分离。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控制器还被配置为:响应于在第一制动压力与第二制动压力之间的差超过阈值时发动机重启,使所述分离离合器接合以使发动机与变速器结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特全球技术公司,未经福特全球技术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0366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