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混合动力汽车行车能量管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300818.9 | 申请日: | 2017-05-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1993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16 |
发明(设计)人: | 孙永宾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市松正电动汽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W20/00 | 分类号: | B60W20/00;B60W10/06;B60W10/08;B60W10/3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0308 天津市滨海***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混合动力汽车 行车 发动机输出能量 动力电源 能量管理 发电机 发动机输出动力 空调 发电能量 空调能量 整车能量 综合考虑 正相关 充电 发动机 发电 分配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混合动力汽车行车能量管理方法,利用发动机提供混合动力汽车行车所需能量及空调所需能量,并且通过发电机发电提供动力电源充电所需能量,发动机输出能量的大小与混合动力汽车行车所需能量大小正相关,发动机输出能量的大小与发电机发电能量、空调能量之和反相关,根据行车所需能量、动力电源所需能量、空调所需能量等因素,综合考虑发动机输出动力的分配比例,有效提高混合动力汽车的整车能量利用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混合动力汽车驱动方法,具体涉及混合动力汽车在行车过程中发动机的输出能量的分配管理方法。
背景技术
混合动力汽车为发动机与电动机通过串联、并联或混联的方式共同驱动汽车运行的一种结构,为了提高混合动力汽车的能量利用率,由于发动机在低速时燃油效率较低,通常会在低速时由电动机驱动车辆,中高速时由发动机直驱车辆行驶,在动力要求较高时可以同时由发动机与电动机驱动车辆,对于较为复杂的并联或混联方式的混合动力汽车,甚至可以在发动机效率较高时带动电动机发电来实现“偷电”的工作模式,并且也可以由发动机给其他用电设备供电,如空调等,然而,对于发动机的输出能量如何分配给这些用电设备才能更好的提高整车的能量利用率,是一个值得去深入研究的问题。
发明内容
出于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混合动力汽车行车能量管理方法,利用发动机提供混合动力汽车行车所需能量及空调所需能量,并且通过发电机发电提供动力电源充电所需能量,发动机输出能量的大小与混合动力汽车行车所需能量大小正相关,发动机输出能量的大小与发电机发电能量、空调能量之和反相关,根据行车所需能量、动力电源所需能量、空调所需能量等因素,综合考虑发动机输出动力的分配比例,有效提高混合动力汽车的整车能量利用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混合动力汽车行车能量管理方法,所述混合动力汽车包括发动机、发电机、动力电源、空调,所述发动机分别与所述发电机、空调连接,所述发电机与所述动力电源连接,所述发动机用以提供所述混合动力汽车行车所需能量及所述空调所需能量,并且通过所述发电机发电提供所述动力电源充电所需能量,所述发动机输出能量的大小与所述混合动力汽车行车所需能量大小正相关,所述发动机输出能量的大小与所述发电机发电能量、所述空调能量之和反相关。
所述发动机输出能量提供所述混合动力汽车行车所需能量后的富余能量分配给所述发电机发电能量、所述空调能量,然而当所述发动机输出能量为所述发动机最大能量时,所述发动机能量全部用于提供所述混合动力汽车行车能量。
针对所述动力电源设置三个剩余能量值U1、U2、U3,并设定所述混合动力汽车内部温度值C1、C2、C3、C4,以及所述发电机发电能量占所述发动机富余能量的比例值k1、k2、k3,其中0<U1<U2<U3,C1<C2<C3<C4,0<k3<k2<k1<1,所述发电机发电能量占比k根据所述动力电源剩余能量值U及所述混合动力汽车内部温度值C确定。
当所述动力电源当前剩余能量值U<U1时,所述发动机富余能量全部提供给所述发电机发电并存储于所述动力电源内,即k=1。
当所述动力电源当前剩余能量值U1≤U<U2时,若所述混合动力汽车内部温度值C<C1,则k=1;若C1≤C<C2,则k=k1;若C2≤C<C3,则k=k2;若C3≤C<C4,则k=k3;若C>C4,则k=0。
当所述动力电源当前剩余能量值U2≤U<U3时,若所述混合动力汽车内部温度值C<C4,则k=k3,否则k=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市松正电动汽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市松正电动汽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0081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