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超薄平板热管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294325.9 | 申请日: | 2017-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67008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31 |
发明(设计)人: | 徐进良;刘昌泉;赵举贵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北电力大学 |
主分类号: | F28D15/02 | 分类号: | F28D1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陈波 |
地址: | 102206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孔介质 热管 超薄平板 吸液芯 尖角 传热性能 改性处理 高效运行 管壳内部 冷凝液体 液体回流 运行性能 蒸汽流通 蒸汽通道 反重力 驱动力 上表面 热流 管壳 毛细 蒸汽 匹配 制造 并列 流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超薄平板热管及其制造方法。吸液芯包括一层多孔介质底层、并排的多根多孔介质丝,且多孔介质丝与管壳顶部接触,热管内部的吸液芯,以及多孔介质丝与管壳内部上表面之间的尖角区,多孔介质丝与多孔介质底层之间的尖角区,在有限的空间内提供了足够大的液体回流毛细驱动力,而并列的多孔介质丝之间形成的空间提供了蒸汽流通的通道,且蒸汽通道之间相连通,合理匹配汽‑液相分布,利于蒸汽与冷凝液体的流动。本发明所述超薄平板热管,在各种角度下均能够保持高效运行,反重力运行性能优良,可承受热流密度大。经进一步改性处理后的热管,其传热性能进一步得到显著提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热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超薄平板热管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电子元件朝着微型化、集成化、高运算速度方向发展,例如手机、笔记本电脑、高热流芯片等微型电子元器件的热流密度越来越高,其性能将受到散热能力的制约。热管作为一种相变传热装置,其本身无需外界的能量就可以自驱动,具有体积小、重量轻、传热性能高等优点,广泛应用于电子器件的冷却。
热管内部吸液芯主要有沟槽、丝网、多孔介质以及复合结构等。沟槽式的吸液芯槽道提供液体回流的渠道,但是毛细驱动力较小,并且对槽道深度和宽度要求较高;丝网式的吸液芯具有较好的传热性能,但是制造工艺复杂;多孔介质式吸液芯能够提供较大的毛细力,传热量较大,但是液体回流阻力也较大。传统的以铜丝作为吸液芯的热管,铜丝与管壳之间形成的尖角区作为液体回流的渠道,加工制作较为简单,但是尖角区提供的毛细力有限。当热管厚度较薄时,传统热管容易达到传热极限,造成传热恶化,临界热流密度较低,并且反重力运行效果差,传热性能较差。
受到电子器件的尺寸和高热流的限制,热管必须满足轻薄、具有较高传热性能以及加工制作简单等要求,因此,研制新型的超薄平板热管,已经是当今热管技术研究的重要课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超薄平板热管及其制造方法。
一种超薄平板热管,包括形成密闭空腔的管壳1,在管壳1内的底部设有多孔介质底层2,在多孔介质底层2与管壳1的顶部之间并排设有多孔介质丝3,多孔介质丝3与管壳1的顶部相接触,且多孔介质丝3之间相隔开。
优选地,所述多孔介质底层2与管壳1的四个侧壁之间相隔开。
优选地,所述多孔介质丝3沿热管轴向平行排列,且其两端与多孔介质底层2的两端平齐。
优选地,相邻多孔介质丝3之间的中心距W为多孔介质丝3直径的2~2.5倍。
优选地,所述多孔介质底层2与管壳1的底部、多孔介质丝3之间烧结连接;所述多孔介质丝3与管壳1的顶部之间烧结连接或自然接触;所述多孔介质丝3与管壳1的顶部之间为零切角接触。
优选地,所述多孔介质丝3为由多孔介质材料33制成多孔结构的细丝状而成。
优选地,所述多孔介质丝3为在金属丝31的外圆周表面覆有一层由多孔介质材料33形成的多孔介质层32。
优选地,所述多孔介质丝3为在金属管34的内圆周表面和外圆周表面分别覆有一层由多孔介质材料33形成的多孔介质层32。
优选地,所述多孔介质底层2采用多孔介质材料33制备而成。
优选地,所述多孔介质材料33采用金属粉末;所述金属粉末的颗粒为球状、针状中的一种或者两种的混合。
优选地,所述多孔介质底层2和多孔介质丝3采用亲水结构;或,所述多孔介质底层2和多孔介质丝3经过超亲水改性处理。
优选地,该热管的冷凝段的冷凝面采用亲水结构;或该热管的冷凝段的冷凝面经过超疏水改性处理。
一种超薄平板热管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北电力大学,未经华北电力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9432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储物装置及冰箱
- 下一篇:一种分布式光纤应力及振动的传感系统及其传感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