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超薄平板热管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294325.9 | 申请日: | 2017-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67008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31 |
发明(设计)人: | 徐进良;刘昌泉;赵举贵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北电力大学 |
主分类号: | F28D15/02 | 分类号: | F28D1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陈波 |
地址: | 102206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孔介质 热管 超薄平板 吸液芯 尖角 传热性能 改性处理 高效运行 管壳内部 冷凝液体 液体回流 运行性能 蒸汽流通 蒸汽通道 反重力 驱动力 上表面 热流 管壳 毛细 蒸汽 匹配 制造 并列 流动 | ||
1.一种超薄平板热管, 包括形成密闭空腔的管壳(1),其特征在于,在管壳(1)内的底部设有多孔介质底层(2),在多孔介质底层(2)与管壳(1)的顶部之间并排设有多孔介质丝(3),多孔介质丝(3)与管壳(1)的顶部相接触,且多孔介质丝(3)之间相隔开;
所述多孔介质丝(3)为由多孔介质材料(33)烧结形成多孔结构的细丝状,或所述多孔介质丝(3)为在金属丝(31)的外圆周表面均匀烧结一层由多孔介质材料(33)形成的多孔介质层(32);或所述多孔介质丝(3)为在金属管(34)的内圆周表面和外圆周表面分别均匀烧结一层由多孔介质材料(33)形成的多孔介质层(32);
所述多孔介质底层(2)采用多孔介质材料(33)制备而成;
所述多孔介质底层(2)和多孔介质丝(3)与管壳(1)的四个侧壁之间相隔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超薄平板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介质底层(2)与管壳(1)的四个侧壁之间相隔开。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超薄平板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介质丝(3)沿热管轴向平行排列,且其两端与多孔介质底层(2)的两端平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超薄平板热管,其特征在于,相邻多孔介质丝(3)之间的中心距W为多孔介质丝(3)直径的2~2.5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超薄平板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介质底层(2)与管壳(1)的底部、多孔介质丝(3)之间烧结连接;所述多孔介质丝(3)与管壳(1)的顶部之间烧结连接或自然接触;所述多孔介质丝(3)与管壳(1)的顶部之间为零切角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超薄平板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介质材料(33)采用金属粉末;所述金属粉末的颗粒为球状、针状中的一种或者两种的混合。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超薄平板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介质底层(2)和多孔介质丝(3)采用亲水结构;或,所述多孔介质底层(2)和多孔介质丝(3)经过超亲水改性处理。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超薄平板热管,其特征在于,该热管的冷凝段的冷凝面采用亲水结构;或该热管的冷凝段的冷凝面经过超疏水改性处理。
9.一种超薄平板热管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烧结多孔介质底层(2):在金属片(11)左半侧的表面烧结多孔介质底层(2);
步骤二,烧结多孔介质丝(3):在金属丝(31)的外圆周表面均匀地烧结一定厚度的多孔介质材料(33)形成多孔介质层(32),制成多孔介质丝(3);
或,将多孔介质材料(33)烧结形成多孔结构的细丝状,制成多孔介质丝(3);
或,在金属管(34)的外圆周表面和内圆周表面分别均匀地烧结一定厚度的多孔介质材料(33)形成多孔介质层(32),制成多孔介质丝(3);
步骤三,组合烧结:利用定位模具将规定数量的多孔介质丝(3)与烧结在金属片(11)上的多孔介质底层(2)组合在一起,施加一定的压力后放入烧结炉中,进行组合烧结,使多孔介质丝(3)平行排列烧结在多孔介质底层(2)上;
步骤四,二次烧结:将金属片(11)的右半侧沿金属片(11)的中心线翻折,使金属片(11)的右半侧表面与多孔介质丝(3)的上侧接触,施加一定压力后再次放入烧结炉中,进行二次烧结,使多孔介质丝(3)的上侧与金属片(11)的右半侧表面烧结在一起;
步骤五,封装:将金属片(11)左半侧的边沿与右半侧的边沿焊接在一起,并将两端封口,形成密闭空腔的管壳(1),然后注液,得到热管。
10.一种超薄平板热管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烧结多孔介质底层(2):在金属片(11)左半侧的表面烧结多孔介质底层(2);
步骤二,烧结多孔介质丝(3):在金属丝(31)的外圆周表面均匀地烧结一定厚度的多孔介质材料(33)形成多孔介质层(32),制成多孔介质丝(3);
或,将多孔介质材料(33)烧结形成多孔结构的细丝状,制成多孔介质丝(3);
或,在金属管(34)的外圆周表面和内圆周表面分别均匀地烧结一定厚度的多孔介质材料(33)形成多孔介质层(32),制成多孔介质丝(3);
步骤三,组合烧结:利用定位模具将规定数量的多孔介质丝(3)与烧结在金属片(11)上的多孔介质底层(2)组合在一起,施加一定的压力后放入烧结炉中,进行组合烧结,使多孔介质丝(3)平行排列烧结在多孔介质底层(2)上;
步骤四,改性处理:将所述多孔介质底层(2)和多孔介质丝(3)进行超亲水改性处理,将冷凝段的冷凝面进行超疏水改性处理;将金属片(11)的右半侧沿金属片(11)的中心线翻折,使金属片(11)的右半侧表面与多孔介质丝(3)的上侧接触;
步骤五,封装:将金属片(11)左半侧的边沿与右半侧的边沿焊接在一起,并将两端封口,形成密闭空腔的管壳(1),然后注液,得到热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北电力大学,未经华北电力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94325.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储物装置及冰箱
- 下一篇:一种分布式光纤应力及振动的传感系统及其传感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