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农作物田蛴螬发生数量的调查取样技术在审
申请号: | 201710291413.3 | 申请日: | 2017-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0573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13 |
发明(设计)人: | 李克斌;曹雅忠;尹姣;张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6Q50/02 | 分类号: | G06Q50/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0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蛴螬 取样技术 调查 样点 农作物田 长条形 取样 对角线 布局形式 技术保障 实际问题 数量调查 效果提供 作物种植 长轴 抽样调查 判定 垂直 栖息 隐蔽 防治 评估 | ||
本发明提出一种农作物田蛴螬发生数量的调查取样技术,解决了蛴螬数量调查不准确的问题,创新的取样技术,建立了330.0cm×33.0cm长条形样点形状及其样点长轴方向与作物种植行呈垂直角度的调查取样布局形式,该调查取样技术,包括步骤:1)在调查取样时,采用长条形样点进行双对角线5点法预调查,获得农作物田的初步蛴螬密度;2)判定蛴螬初步密度与1.0头/m2的差值Δt大小,确定抽样调查方法及其样点数量;本发明针对蛴螬在土中栖息、分布不均、隐蔽为害、难以准确调查等发生特点和实际问题,设计了一种全新的调查取样技术,该调查取样技术为蛴螬的准确测报和正确评估其防治效果提供了技术保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植物保护领域,特别是指一种农作物田蛴螬发生数量的调查取样技术。
背景技术
地下害虫是国际上公认的难以预测和防治的重大害虫,主要危害植物的种苗、根系及块茎等。蛴螬是鞘翅目金龟甲科(Scarabaeoidae)金龟子幼虫的统称,是地下害虫中种类最多、分布最广、对植物造成危害最为严重的一个类群。世界上已记载的金龟甲总科有30000多种,我国已记载的蛴螬种类约1800种,其中为害农、林、牧草等的蛴螬有110余种。蛴螬的食性广泛,几乎取食危害所有粮食作物、经济作物,以及苗木、中药材、花卉和草坪等植物。
近年来,随着免耕、浅耕、间套作和地膜覆盖等耕作制度或栽培措施的大面积推广应用以及全球气候变暖,有利于蛴螬等地下害虫栖息和生存的场所不断扩大,且食物链延长;导致虫口基数不断增加,其发生为害日趋严重;作为优势种群的蛴螬在各种农作物或其他植物田的危害更为突出。据不完全统计,作物地下部分受害中的86%是均由蛴螬的为害所造成的。针对河南省新乡和驻马店地区地下害虫的调查表明,花生田的害虫主要是以蛴螬为主的地下害虫,免耕区大多花生田的蛴螬发生量为0.80~8.90头/m2,最高的田块达到10.72头/m2(罗宗秀等,2009)。近年在山东的花生田进行调查发现,一般田块的蛴螬密度在3.1头/m2以上,最重的田块虫口密度高达35.2头/m2(李晓等,2016)。由于多种蛴螬最喜好取食幼嫩的花生荚,所以在蛴螬花生作物田的发生尤为严重。有关蛴螬防治指标已有研究报道,在上世纪80年代,花生、玉米等作物田蛴螬的防治指标为1~3头/m2;目前在花生、马铃薯田蛴螬的防治指标为2~4头/m2。新颁布的《农田主要地下害虫防治技术规程》行业标准(NY/T 2683-2015)规定的优势种蛴螬的防治指标为≤3头/m2。近年来,一般年份花生等作物田块的蛴螬密度都超过防治指标,为害不断加重,其中一般田块的蛴螬为害可造成花生减产10%~30%,花生的品质也明显下降,秕仁、空壳率大大增加;严重地块减产达60%~70%,甚至绝收。因此,做好蛴螬的防治工作,已成为当前花生等农作物安全生产的迫切任务。
准确的调查取样是准确预测预报的基础,也是有效防治蛴螬危害的重要环节。蛴螬具有种类繁多、混合发生、分布广泛、食性多杂、土中栖息、隐蔽为害等特点,导致了长期以来对蛴螬等地下害虫幼虫不同季节活动与为害规律和田间时空分布格局缺乏了解、难以准确调查取样:“不知道在地下什么位置有蛴螬?有什么种类的蛴螬?有多少蛴螬?”等处处是盲区的被动局面。因此,针对多种蛴螬混合发生、分布不均匀、调查不准确、难以准确测报以及有效防治的问题和生产需求,我们着重研究并创新了花生等作物田优势种地下害虫---蛴螬的田间调查取样技术,从而解决了长期调查取样不准确的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一种农作物田蛴螬发生数量的调查取样技术,解决了蛴螬数量调查不准确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农作物田蛴螬发生数量的调查取样技术,调查取样的样点形状为细长条形的形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未经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9141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区块链的数字社保卡系统
- 下一篇:智能养殖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