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焦炉燃烧废气脱硝装置及其脱硝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288932.4 | 申请日: | 2017-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9360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30 |
发明(设计)人: | 李明玉;唐启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绿华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B5/18 | 分类号: | C10B5/18;B01D53/00 |
代理公司: | 广州润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446 | 代理人: | 郑永泉 |
地址: | 510700 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科学城掬泉路***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焦炉 燃烧 废气 装置 及其 方法 | ||
本专利提供了一种焦炉燃烧废气脱硝装置及其脱硝方法,包括若干相间连接的燃烧室和炭化室,每一个炭化室下方依次设有一相邻连接的左右两个蓄热室,所述蓄热室内由下而上设有若干蓄热砖,蓄热砖之间形成有热交换通道,所述蓄热室与燃烧室之间设有气体通道。本专利通过在蓄热砖上方、蓄热室侧面、且温度区间在1100℃<t≤1300℃的位置设置脱硝剂喷射器,解决了焦化行业燃烧废气的脱硝问题;并且因为用于焦炉废气脱硝的脱硝剂的理化性质为中性或近中性、液态,与传统的碱性或强碱性、气态脱硝剂相比,具有安全性高,无腐蚀性,喷射距离长、范围广的有益效果。
技术领域
本专利涉及焦炉废气脱硝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焦炉燃烧废气脱硝装置及其脱硝方法。
背景技术
焦化行业一直以来在我国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生产的焦化产品广泛用于钢铁行业、铸造行业、化学工业、医药工业、耐火材料工业和国防工业等行业中,但焦化行业在生产炼制焦炭产品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含氮氧化物的废气,若废气直接排放在空气中,会对人们和其他动植物的生活环境造成危害,进而给地球生态环境和人类社会经济都带来严重的影响和破坏。所以对焦炉的燃烧废气进行脱硝处理是现代焦化行业的当务之急。
为解决焦炉燃烧废气的脱硝问题,专利申请号为201410841602.X的中国专利《一种焦炉燃烧废气脱硝系统及方法》公开了一种焦炉燃烧废气脱硝系统及方法,其在焦炉蓄热室内温度为850-1100℃的区域内设置了还原剂喷入装置,所述还原剂喷入装置通过连接管道与焦炉蓄热室外部的还原剂存储装置连接,所述连接管道设置有第一切断阀。工作时所述还原剂喷入装置通过将还原剂喷入焦炉蓄热室内,与焦炉燃烧废气的氮氧化物反应,进而实现焦炉燃烧废气的脱硝。
因为此技术方案的还原剂喷入装置是设在焦炉蓄热室内温度为850-1100℃的区域内的,但实际上,蓄热室内温度为850-1100℃的区域是排布满蓄热砖的区域,因为考虑到还原剂的喷射和扩散需要空间,以及直接将还原剂喷到蓄热砖上面会对蓄热砖造成损害等问题,所以在蓄热砖排布区不能设置还原剂喷入装置的。因此其在焦炉蓄热室内温度为850-1100℃的区域内设置还原剂喷入装置的技术方案是不可行的。
另外,此技术方案使用的还原剂为氨气或含氨液体属于强碱性物质,对炉壁和蓄热室有强腐蚀性,导致焦炉寿命大大缩短。再者,若使用的是氨气,因为气态的氨气很难远程喷射,所以其喷射效果不好。
发明内容
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所述的至少一种不足,本专利提供了一种在焦炉内的蓄热砖上方、蓄热室侧面、且温度1100℃<t≤1300℃的位置,设置用于喷射中性、液态脱硝剂的喷射器的焦炉燃烧废气脱硝装置及脱硝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脱硝技术易于实施、脱硝剂安全有效、脱硝效果更好的优点。
为实现本专利的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焦炉燃烧废气脱硝装置,包括若干相间设置的燃烧室和炭化室,每个炭化室下方设有相邻的左右两个蓄热室,所述蓄热室内由下而上设有若干蓄热砖,且蓄热砖之间形成有热交换通道,所述蓄热室与燃烧室之间设有气体通道,所述蓄热砖上方、蓄热室侧面、且温度区间在1100℃<t≤1300℃的位置设有用于喷射中性或近中性、液态脱硝剂的喷射器。
在焦炉燃烧废气脱硝装置中,燃烧室主要用于燃烧煤气等气态燃料,使得燃烧室温度升高,产生大量的热量;而炭化室与燃烧室相连,中间通过耐火的材料隔开,热量可通过热传导方式传递给炭化室。炭化室是一个密封的空间,里面没有空气,但存放着用于炼制焦炭的焦煤原料,原料在高温下焖热形成焦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绿华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州绿华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8893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