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保险杠支架及车辆的车身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710282733.2 | 申请日: | 2017-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17123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01 |
发明(设计)人: | 虞敬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汽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9/24 | 分类号: | B60R19/24;B62D25/16 |
代理公司: | 北京邦信阳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11012 | 代理人: | 黄泽雄 |
地址: | 201206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保险杠 支架 车辆 车身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保险杠支架及车辆的车身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汽车行业的竞争日益激烈,消费者不仅要求汽车具备卓越的机械性能,同时还要求其具有美观的造型和良好的舒适性。汽车的保险杠和相邻零件的匹配效果直接影响到汽车外型的整体效果,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关注,因此汽车厂商对汽车保险杠与其相邻的零件的配合要求很高。保险杠和翼子板相邻,二者匹配固定需牢固可靠,否则会影响保险杠与翼子板的配合质量。
保险杠与翼子板的安装通常采用将安装保险杠的保险杠支架与翼子板相固定,现有的保险杠支架主要有两种,其中一种如图1所示,保险杠支架1’为金属支架,保险杠支架1’的结构与保险杠2’的翻边21’相对应,在安装过程中,先通过第一铆钉3’将保险杠支架1’铆接在保险杠2’的翻边21’上,然后通过螺母4’推入翼子板5’的安装孔内,最后用螺钉6’依次将保险杠支架1’和保险杠2’固定在翼子板5’的螺母4’上。这种安装方式需先安装保险杠2’,才能安装大灯,给车辆安装带来不便,同时由于中部无法紧固,从而使保险杠2’和翼子板5’之间配合不好,存在很大间隙。
另一种如图2所示,保险杠支架1’为塑料支架,保险杠支架1’的结构与翼子板5’下方用于将翼子板5’与车身相固定的连接板51’相对应,在安装过程中,先通过第二铆钉7’将保险杠支架1’的左右两端铆接在连接板51’上,然后将保险杠2’与保险杠支架1’固定连接,从而使保险杠2’固定在翼子板5’上。这种安装方式由于通过将保险杠支架1’的左右两端直接固定在连接板51’上,保险杠支架1’的顶部11’与翼子板5’之间匹配不好,存在间隙,随着使用时间增加,保险杠支架1’的顶部11’与翼子板5’之间会松动,从而使保险杠支架1’、保险杠2’和翼子板5’之间的缝隙越大,同时保险杠支架1’结构复杂,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保险杠、保险杠支架与翼子板之间存在间隙大,以及保险杠支架结构复杂,成本高的不足,提供一种保险杠支架及车辆的车身结构。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保险杠支架,包括与翼子板向下延伸的翻边相对应的保险杠支架本体,所述保险杠支架本体上设置有至少两个用于与所述翻边连接的第一通孔,以及至少两个用于与保险杠连接的悬臂倒钩。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悬臂倒钩相互间隔排列。
进一步的,所述保险杠支架本体上还设置有向上凸起的第一凸台,所述第一通孔设置在所述第一凸台上。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凸台包括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和第三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三连接板分别垂直于所述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通孔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板上。
进一步的,所述保险杠支架本体上还设置有向下凹陷的凹台,所述悬臂倒钩设置在所述凹台内。
进一步的,所述凹台包括第四连接板、第五连接板和第六连接板,所述第四连接板和所述第六连接板分别垂直于所述第五连接板,所述第五连接板与所述悬臂倒钩相互平行。
进一步的,所述保险杠支架本体的第一端头设置有向上凸起的第二凸台,所述第二凸台用于支撑所述保险杠。
进一步的,所述保险杠支架本体的第一端尾设置有螺母孔,螺栓依次穿过所述翼子板、所述螺母孔和所述保险杠用于将所述翼子板、所述保险杠支架和所述保险杠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螺母孔为方形孔,所述螺母孔内设置有簧片螺母,所述簧片螺母用于卡住所述螺栓。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车辆的车身结构,所述翼子板上设置有向下延伸的翻边,还包括如前所述的保险杠支架,所述翻边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通孔相对应的第二通孔,所述保险杠支架与所述翻边通过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固定连接,所述保险杠上设置有第一安装板,所述第一安装板上设置有与所述悬臂倒钩相对应的第三通孔,所述保险杠与所述保险杠支架通过所述第三通孔和所述悬臂倒钩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翻边的第二端头设置有防止所述翼子板裂开的凹陷部,所述保险杠的第三端头设置与所述凹陷部相对应的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二安装板设置有所述第三通孔,所述保险杠支架本体的第一端头设置有向上凸起的第二凸台,所述第二凸台支撑所述第二安装板。
进一步的,所述翻边上设置有用于防止所述翻边弯曲的凹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汽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未经上汽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8273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