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富硒发酵豆粕、制备方法及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710281421.X | 申请日: | 2017-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6259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4 |
发明(设计)人: | 吴丽芳;王钰婷;黄胜威;蔡冬清;吴正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12N15/01 | 分类号: | C12N15/01;C12N1/16;A23K10/12;A23K10/37;A23K50/30;A23K50/60;A23K10/26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浩智运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24 | 代理人: | 王林 |
地址: | 23003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发酵 豆粕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富硒发酵豆粕、制备方法及应用,包括以下步骤:富硒菌株选育,种子培养液制备,发酵培养,益生菌单株菌发酵,益生菌复合菌液制备,新鲜培养基添加,高活性富硒豆粕的制备。本发明采用富硒酵母和益生菌共同发酵豆粕,得到有机硒含量高、氨基酸含量丰富的发酵豆粕。一方面克服了直接在饲料中添加亚硒酸盐类物质对环境和动物体可能造成的污染和伤害,另一方面可以大大提升豆粕中硒的含量,不仅富含生物有机硒,同时含有大量的有益微生物以及发酵代谢产物,营养更加丰富,豆粕的品质得到明显改善,能促进动物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打造高富硒的多功能豆粕,提升豆粕营养价值和功效。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发酵豆粕,尤其涉及的是一种富硒发酵豆粕、制备方法及应用。
背景技术
硒是维持生物体正常生命活动必须的多功能营养要素,动物缺硒主要表现为白肌病和生长缓慢等。天然食物中硒含量普遍较低,无法满足动物正常生长的需要,富硒饲料能够显著改善动物的生长性能,增强动物繁殖性能,改善动物免疫机能,提高幼仔的存活率及抗病能力。目前动物饲料中主要补硒形式为添加亚硒酸钠,而亚硒酸钠生物有效性低、毒性大、易污染环境,因而其使用量受到严格限制,例如瑞典已限制其在乳猪料中使用,日本则禁止在动物饲料中添加亚硒酸钠。与亚硒酸钠相比,利用微生物产生的有机硒具有更高的生物安全性和相容性,生物利用效率高,成为当前禽畜补硒产业的主流发展趋势。
豆粕是大豆经提取豆油后得到的副产品,其中粗蛋白含量高,氨基酸组成平衡,是畜禽最重要的植物性蛋白原料,其用量占畜禽蛋白质饲料用量的60%以上。豆粕经发酵处理后,蛋白质品质得到显著提高,用发酵豆粕替代日粮中的豆粕,可以提高断奶仔猪的生长性能及营养物质消化率,减轻肠道损伤,缓解腹泻。目前发酵豆粕相关研究大多停留在改良豆粕的蛋白质品质上,关于富硒发酵豆粕的研究少见报道,这也限制了豆粕营养价值的进一步提升。因此,迫切需要研制富硒发酵豆粕,从而进一步提升豆粕营养价值,减少亚硒酸钠等硒类添加剂在养殖中的应用,提升饲料工业水平,促进畜牧业健康发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富硒发酵豆粕、制备方法及应用,将豆粕转化成富含小肽和有机硒的营养元素的多功能豆粕。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发明的一种富硒发酵豆粕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富硒菌株选育
将产阮假丝酵母Candida utilis进行氮离子注入诱变,经过多次诱变筛选,获得耐受高浓度亚硒酸钠的酵母突变菌株,命名为C.utilis cas6;
(2)种子培养液制备
将产阮假丝酵母突变菌株C.utilis cas6接种在斜面培养基得到斜面菌株,然后将所述斜面菌株接种于种子培养基中,得到种子培养液;
(3)发酵培养
将种子培养液按体积百分含量8~12%的接种量接种至发酵培养基中,在发酵产物中补加终浓度为150~200mg/L的亚硒酸钠,继续发酵培养20~24h,获得发酵菌液;
(4)益生菌单株菌发酵
将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ncheniforms cas58、戊糖片球菌Pediococcuspentosaceus cas138、乳酸链球菌Streptococcus lactis cas168这三株菌株分别单独进行发酵,获得各自的益生菌发酵菌液;
(5)益生菌复合菌液制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8142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木本饲料、加工采收系统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生物饲料添加剂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