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富硒发酵豆粕、制备方法及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710281421.X | 申请日: | 2017-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6259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4 |
发明(设计)人: | 吴丽芳;王钰婷;黄胜威;蔡冬清;吴正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12N15/01 | 分类号: | C12N15/01;C12N1/16;A23K10/12;A23K10/37;A23K50/30;A23K50/60;A23K10/26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浩智运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24 | 代理人: | 王林 |
地址: | 23003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发酵 豆粕 制备 方法 应用 | ||
1.一种富硒发酵豆粕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富硒菌株选育
将产阮假丝酵母Candida utilis进行氮离子注入诱变,经过多次诱变筛选,获得耐受高浓度亚硒酸钠的酵母突变菌株,命名为C. utilis cas6;
(2)种子培养液制备
将产阮假丝酵母突变菌株C. utilis cas6接种在斜面培养基得到斜面菌株,然后将所述斜面菌株接种于种子培养基中,得到种子培养液;
(3)发酵培养
将种子培养液按体积百分含量8~12%的接种量接种至发酵培养基中,在发酵产物中补加终浓度为150~200mg/L的亚硒酸钠,继续发酵培养20~24h,获得发酵菌液;
(4)益生菌单株菌发酵
将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ncheniforms cas58、戊糖片球菌Pediococcuspentosaceus cas138、乳酸链球菌Streptococcus lactis cas168这三株菌株分别单独进行发酵,获得各自的益生菌发酵菌液;
(5)益生菌复合菌液制备
将富硒酵母菌C. utilis cas6、地衣芽孢杆菌B. Lincheniforms cas58、戊糖片球菌P. pentosaceus cas138、乳酸链球菌S. lactis cas168四株菌株的发酵菌液按照3~5:2~3:2~3:1~2的体积比混合,制得益生菌复合菌液,其中有效活菌数为8.0×109~1.3×1010 cfu/ml;
(6)新鲜培养基添加
按质量浓度2~3%向复合菌液中加入新鲜培养基质-甘蔗糖蜜;
(7)高活性富硒豆粕的制备
将豆粕、羽毛粉、麸皮、水按重量比10:2~3:1.5~2:4~5,混合后按照重量比2~3‰比例加入步骤(6)中的制得的益生菌复合菌液混合搅拌均匀,在36~42℃恒温下发酵36~48小时,烘干即可制成富硒豆粕。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富硒发酵豆粕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包括以下步骤:
(11)产朊假丝酵母Candida utilis采用YEPD培养平板上培养48~72h,挑取单菌落至含YEPD液体培养基的培养瓶中,180~200rpm,震荡培养48~72h,菌液离心洗涤,制成单细胞悬液,使细胞浓度在108~109个/mL;
(12)将菌悬液均匀涂布到无菌培养皿中,风干制成菌膜;
(13)在N+注入机中进行离子注入,能量14~18 KeV;
(14)每个菌株做6个梯度剂量,每个剂量两个平板,N+注入剂量分别为4.0×1014、6.0×1014、8.0×1014、1.0×1015、1.2×1015、1.4×1015 ion/cm2,并做真空对照平板;
(15)诱变完成后,加入无菌水洗涤菌体制成菌悬液;
(16)将菌悬液稀释104~108倍涂布于含亚硒酸钠的筛选培养基,经过多次诱变筛选,获得耐受高浓度亚硒酸钠的酵母突变菌株,而且其发酵生物量在同等条件下比出发菌株提高了2倍以上,命名为C. utilis cas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富硒发酵豆粕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将产阮假丝酵母突变菌株C. utilis cas6接种在斜面培养基25~30℃培养24~32h得到斜面菌株,然后将所述斜面菌株接种于种子培养基中,25~30℃,180~200r/min,振荡培养24~36h,得到种子培养液。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富硒发酵豆粕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斜面培养基包括以下成分:葡萄糖15~20g/L,蛋白胨15~20g/L, 酵母膏5~10g/L, 亚硒酸钠20~30mg/L,琼脂12~18g/L。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81421.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木本饲料、加工采收系统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生物饲料添加剂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