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主动式射频标签室内定位架构及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280777.1 | 申请日: | 2017-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26686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01 |
发明(设计)人: | 胡发基 | 申请(专利权)人: | 瀚谊世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4/02 | 分类号: | H04W4/02;H04W64/00 |
代理公司: | 长春市吉利专利事务所22206 | 代理人: | 李晓莉,王显文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竹市***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主动 射频 标签 室内 定位 架构 及其 方法 | ||
1.一种主动式射频标签室内定位架构,其包含:
一发讯源,产生一讯号并主动发送;
复数感测节点,接受该讯号后并产生一资料;
一服务器,与该感测节点连接并接收该资料,该服务器内具有一资料存放模块,该资料存放模块用以储存该资料;
至少一桥接器,设置于该感测节点与该服务器之间,用以连结该感测节点及该服务器并作为该资料交换的媒介;及
一判断模块,设置于该服务器内,判断该资料后加以推算出该发讯源之当前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动式射频标签室内定位架构,其特征是:由发讯源主动发送讯号,各个感测节点接收讯号后并产生资料,各个感测节点将资料传递给服务器加以储存并相互比对判断,推算出发讯源与每一感测节点的距离,判断发讯源当前的位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主动式射频标签室内定位架构,其特征是:其中,该服务器内具有一开放区域模式(open area mode)判断方法及一封闭区域模式(close area mode)判断方法,在开放区域模式判断方法或封闭区域模式判断方法其中的一个方法下,各感测节点根据接收到发讯源所发出的讯号强度,推算出发讯源当前距离感测节点的位置远近,并根据位置远近定义出发讯源对应于感测节点所在的距离区间,且根据距离感测节点的位置远近,该距离区间进一步的定义区分为距离感测节点较近的第一区间及距离感测节点较远的第二区间。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主动式射频标签室内定位架构,其特征是:其中,在开放区域模式判断方法中,当服务器仅有某单一个感测节点的第一区间或第二区间资料,服务器将会保留此该资料,并判定其位置位于此感测节点附近。
5.如权利要求所述2所述的主动式射频标签室内定位架构,其特征是:其中,在开放区域模式判断方法中,当该发讯源进入其中一个感测节点的第一区间后,服务器将会保留此该资料且忽视发讯源进入其他感测节点的第二区间的资料,并判定其位置位于此该感测节点附近。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主动式射频标签室内定位架构,其特征是:其中,在开放区域模式判断方法中,当该发讯源由其中一个感测节点的第一区间进入第二区间后,服务器将会保留此节点之第二区间资料且重新接受发讯源进入其他感测节点的第二区间资料。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主动式射频标签室内定位架构,其特征是:其中,在开放区域模式判断方法中,当该发讯源依序进入感测节点的第二区间后,服务器将会保留最新的感测节点的第二区间资料,并判定其位置位于此二感测节点之间。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主动式射频标签室内定位架构,其特征是:其中,在开放区域模式判断方法中,当该发讯源进入其中一个感测节点的第一区间后,服务器将会保留此节点之第一区间资料,当有新的感测节点的第一区间资料产生,服务器将会保留此新节点之第一区间资料,并判断其位置位于此新感测节点附近,服务器依据以上原则选择需保留的资料并依序的与新感测节点的区间资料作比对来判断发讯源的位置。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主动式射频标签室内定位架构,其特征是:其中,在开放区域模式判断方法中,当该发讯源依序进入感测节点的第一区间后,服务器将会保留最先的感测节点的第一区间资料,当该发讯源依序进入感测节点的第二区间后,服务器将会保留最后的感测节点的第二区间资料。
10.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主动式射频标签室内定位架构,
其特征是:其中,在封闭区域模式判断方法中,当该发讯源进入其中一个感测节点的第一区间或第二区间后,服务器将会储存并判定当前发讯源靠近该感测节点。
11.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主动式射频标签室内定位架构,
其特征是:其中,在封闭区域模式判断方法中,当该发讯源由其中一个感测节点进入另一个感测结点的第一区间或第二区间后,服务器将会储存并判定当前发讯源靠近新进入的感测节点,并依序删除较旧的资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瀚谊世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瀚谊世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80777.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