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果蔬饮料中添加物稳定性的检测方法及其用途在审
申请号: | 201710277790.1 | 申请日: | 2017-04-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3211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02 |
发明(设计)人: | 黄煌政;陈家伯;周婀;温永柱 | 申请(专利权)人: | 康师傅饮品控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1/31 | 分类号: | G01N21/31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19 | 代理人: | 张新鑫;许亦琳 |
地址: | 开曼群岛,KY1-11*** | 国省代码: | 开曼群岛;KY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添加物 饮料 果蔬饮料 透光度 检测 实时检测 变化率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果蔬饮料中添加物稳定性的检测方法及其用途,所述检测方法至少包括以下步骤:将含有添加物的饮料离心,同时实时检测饮料的透光度;通过透光度变化率进而判断饮料的中添加物的稳定性。采用本发明所述的方法,能够快速的解决果蔬饮料稳定性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果蔬饮料中添加物稳定性的检测方法及其用途。
背景技术
在果蔬饮料的开发过程中,需要加入一些添加剂,例如色素、香精等。由于果蔬饮料本身是一种水溶液,因此为了提高色素和香精的溶解度,常常也选择水包油型添加剂。但是在其开发初期并不能确定选择何种添加剂可以保持饮料的稳定性。因此,需要研发人员通过正交实验以做出合理的选择。
在保存实验中经常会出现以下现象:使用新的色素后,37℃保温一段时间后,就会开始有黄色浮油状物质析出,竖放样品在灌装液位处出现浮油物质,卧放有油圈出现,样品经晃动浮油状物质均可摇散消失;对该产品更换色素采用其他色素后,37℃再次保温后,可能会出现同样的情况。所述油圈的形成主要原因是破乳,是指乳状液的分散相小液珠聚集成团,形成大液滴,最终使油水两相分层析出的过程。
在目前的实验阶段中使用的方法依然是采用,利用正交实验,采用不同种类的配方,放置一段时间后,观察结果,最终找到合适添加物配方。但是此过程十分花费时间。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果蔬饮料中添加物稳定性的检测方法及其用途,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果蔬饮料中添加物稳定性的检测方法,所述检测方法至少包括以下步骤:将含有添加物的果蔬饮料离心,同时实时检测果蔬饮料的透光度,通过透光度变化率进而判断果蔬饮料的中添加物的稳定性。
在本发明中所述的果蔬饮料是指饮料中含有果汁、蔬菜汁或者混合果蔬汁的饮料。
优选地,所述离心条件300~2500G离心力,离心时间是1~3h,更优选的是是2300G离心力,离心时间是2h。
优选地,检测饮料的吸光度使用的检测波长为460~490nm,更优选的是470nm。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上述方法检测果蔬饮料中添加物稳定性中的用途。
优选地,所述用途包括确定导致果蔬饮料中油圈形成的添加物。
油圈的形成根本原因是果蔬饮料中的添加剂出现了破乳的现象。
优选地,所述用途还至少包括以下步骤:首选利用单因素实验确定导致油圈形成的组分种类;然后再利用正交实验寻找出所述组分中导致油圈产生的具体因素。
通常来说,在实验中如果发现了油圈的形成,则可以利用上述检测方法,首先利用单因素实验找出产生油圈的种类因素,例如,是香精的引起破乳,还是果汁本身导致色素破乳等,再利用正交实验确认具体何种香精使得色素破乳。
优选地,所述用途包括筛选果蔬饮料中的添加物。
优选地,利用所述检测方法结合单因素实验筛选添加物。
更优选地,利用所述检测方法结合单因素实验排除形成油圈的添加物;再利用正交实验选出添加物。
通常来说,利用本发明可以在一定范围内选择合适的添加物(稳定性好),由此避免油圈的形成。
确定导致果蔬饮料中油圈形成的添加物以及筛选果蔬饮料中的添加物,其基本原理和构思是相同的,都是利用上述检测方法的技术上再利用单因素实验和/或正交实验而获得结果。
优选地,所述用途包括评价果蔬饮料稳定性。
优选地,所述用途包括评价不同果蔬饮料的稳定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康师傅饮品控股有限公司,未经康师傅饮品控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7779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