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耐腐蚀抗干扰旋进旋涡流量计及其加工装配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710264370.X | 申请日: | 2017-04-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5629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11 |
发明(设计)人: | 赵训谦;郑英明;张立友;郭香立;杨通锦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裕顺仪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F1/32 | 分类号: | G01F1/32 |
代理公司: | 11427 北京科家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莫文新 |
地址: | 325000 浙江省温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腐蚀 抗干扰 旋涡 流量计 及其 加工 装配 工艺 | ||
1.一种智能耐腐蚀抗干扰旋进旋涡流量计的加工装配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采用复合铸造工艺制备旋涡发生体;
2)旋涡发生体及旋进旋涡壳体体腔进行表面硬化耐腐蚀处理;
3)制作传感器,并对控制系统的软件模块进行软件设计与系统程序的编写;
4)将旋进旋涡壳体、旋涡发生体、传感器、控制系统组装成成品;
所述旋涡发生体进行表面硬化耐腐蚀处理,包括如下步骤:
1)表面加工预处理;
2)表面发黑处理;
所述表面加工预处理,包括如下步骤:
①表面车铣加工:将旋涡发生体置于加工中心或数控机床,沿着叶片旋转延向部位加工,车削厚度不大于0.5mm,使叶片表面具有金属光泽,形成微镜面即可;
②超声波清洗去油:将车铣好的旋涡发生体置于45-60℃热水中30-60s,然后捞出,再浸入80-100℃清水中10-20s,捞出沥干;
③微蚀制绒:将沥干的旋涡发生体放入制备好的微蚀溶液中20-50s,然后捞出用清水冲洗干净,通过微蚀使旋涡发生体表面变得粗糙,形成高低不平和绒性絮状表面;
④生成过渡粘合层:将微蚀制绒处理后的旋涡发生体浸入质量浓度为20%-25%的水合肼与1%-5%的高锰酸钾混合溶液中25-35s,然后捞出;
⑤活化:将具有粘合层的旋涡发生体浸质量浓度为65%-80%的乙醇中15-20s后捞出,置于相对湿度不大于10%的环境中恒温烘干;
所述表面发黑处理,包括如下步骤:
①超声波清洗去油清洗:将具有粘合层的旋涡发生体浸入含有质量浓度为2%-5%的碱性溶液中,在60-65℃温度下超声波清洗60-100s,捞出后用60-65℃清水冲洗干净,然后沥干;
②腐蚀出光:在质量浓度为40~50g/L的NaOH溶液中,60℃温度下碱蚀60-120s,以除去工件表面残存的自然氧化膜及变质合金层,并调整基体表面,使之均匀一致;
③氧化着色:在质量浓度为18g/L的Na2CrO4溶液中将腐蚀出光的旋涡发生体进行化学氧化;对经氧化处理的旋涡发生体着黑色,采用过渡金属化合物为着色剂,KMnO4为氧化剂,NiSO4为催化剂,并用HNO3调节pH值为5,并在80-90℃温度下导电处理8-10min;
④封闭:采用水解盐法,使旋涡发生体表面已形成的发黑膜孔隙中产生氢氧化物沉淀,将微孔堵塞;
所述旋进旋涡壳体体腔进行表面硬化耐腐蚀处理,包括如下步骤:
①体腔内部表面机加工车削:用机械加工设备将所述旋进旋涡壳体体腔内壁表面进行车削,车削厚度不大于0.5mm,使体腔内壁具有金属光泽,形成微镜面即可;
②冲洗去油:用高压水枪水温在45-60℃热水冲洗2-3min除去车削油,然后用热风吹风机吹干体腔内壁;
③微蚀制绒:用毛刷将微蚀膏状溶液在5min内均匀涂抹在体腔内壁,然后用水温在45-60℃的热水高压水枪冲洗2-3min除去微蚀膏状溶液,然后用热风吹风机吹干体腔内壁;
④生成过渡粘合层:用毛刷将质量浓度为20%-25%的水合肼与1%-5%的高锰酸钾混合液均匀涂刷在经过微蚀制绒处理后的体腔内壁表面,保持60-100s,然后清水冲洗,吹干水汽;
⑤活化:用毛刷将质量浓度为50%-60%的乙醇和5%-10%丙酮混合溶液均匀来回涂抹在体腔内壁,保持120-150s,然后倒立自然晾干;
⑥电解着色硬化:配制包括如下组分及其质量比的膏状混合液:硫酸镍25%-50%、硫酸铜8%-15%、硼酸20%-40%、氨基磺酸1%-15%、氧化剂硫酸镁5%-10%、催化剂草酸铵和硫酸铵各1%-5%、锡盐调节药物0.5%-5%,将膏状混合液塞入所述旋进旋涡壳体体腔内并塞实,用12V电压,0.5-2A电流,通电5-6min,然后取出膏状混合液,用清水将体腔冲洗干净,即可得到硬化抗腐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耐腐蚀抗干扰旋进旋涡流量计的加工装配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采用复合铸造工艺制备旋涡发生体,包括如下步骤:
①具制作:采用六瓣分体式模具,模具内腔采用铣削方式将旋转叶片外敷面雕刻出来,中空预留位置即为旋转叶片蜡型的成型腔,注蜡孔设于模具顶端,在旋转叶片八片叶片尾端位置均设有1个微小的泄压导流孔,在六瓣模块外端中部设有抓拿位,并用配套的快速卡箍将模具的六瓣模块抱合预紧;
②蜡型制作:首先将模具打开,在其模腔内均匀喷上一层脱模剂,然后将模具合上并用卡箍将模具卡紧,放入注蜡机预注蜡,当注蜡机注蜡嘴对准注蜡孔,注蜡压力调制为2.0-2.5MPa,注蜡嘴的腊温控制在56-65℃,保压时间控制在40-90s,然后开始进行注蜡,当蜡从模具的泄压导流孔溢出时,注蜡完毕,将模具撤出放置压蜡台上自然冷却30-60s,并进行拆模及蜡件表面整形、修理、清洗;
③浇冒口设计并与蜡型完成组装:直径小于或等于80mm的工件,浇冒口采用四组排列式组合设计,直径大于80mm的工件,浇冒口采用单件设计,浇冒口设计并制作后再与蜡型完成组装;
④制壳:在与浇冒口完成组装的蜡型组合件中,利用硅溶胶、水玻璃、耐火材料在蜡型表面制作由面层、过渡层和背层组成的模壳,并进行硬化;
⑤脱蜡:将硬化后的模壳,去掉浇冒口杯上层封盖,并把浇冒口周围清洗干净后,将模壳浇冒口冲下,均匀排列在拉车上,然后将拉车一并送入脱蜡釜,将脱蜡釜门关上,加压至1.6MPa,蒸汽温度控制100-120℃,保压40-60min,待模壳内蜡全部脱净,泄压,将模壳取出;
⑥焙烧浇铸:将模壳浇冒冲下均匀排列至焙烧炉中,焙烧温度控制在1100-1150℃,保温焙烧1h以上;当焙烧后的模壳呈白色或蔷薇色时温度开始降温至400-450℃,并保温,待中频炉铝合金溶液脱氧脱硫去杂完成后,配合浇铸作业,将温度为550-600℃的铝合金溶液快速浇入模壳中,浇铸完成后,放置自然冷却至室温;
⑦进行脱壳、切割、打磨修补、抛丸,然后置于加工中心或数控机床,沿着叶片旋转延向部位加工,车削厚度不大于0.5mm,使叶片表面具有金属光泽,形成微镜面即可即得成型的铝基合金旋涡发生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裕顺仪表有限公司,未经浙江裕顺仪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64370.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低速流场的气流速度及温度复合测量装置
- 下一篇:一种居家专用水表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