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机动车尾气净化用催化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264122.5 | 申请日: | 2017-04-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84031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20 |
发明(设计)人: | 卢志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卢志旭 |
主分类号: | F01N3/28 | 分类号: | F01N3/28;B01J23/63;B01J32/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远大卓悦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9 | 代理人: | 靳浩 |
地址: | 530012 广西壮族***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隔板 催化剂载体 催化装置 主体部 内芯 机动车尾气净化 催化器载体 并排设置 催化反应 单元空间 进气方向 时间增长 出气部 弧形面 进气部 凸起状 最外层 多层 壳体 凸起 围设 | ||
1.一种机动车尾气净化用催化装置,包括:
壳体,其包括主体部和分别位于所述主体部两侧的进气部和出气部;
负载有催化剂的催化剂载体,其位于所述壳体内的主体部中;
衬垫,其固定于圆柱形的所述主体部内,所述衬垫设于所述催化剂载体和所述主体部之间;
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剂载体沿进气方向依次包括:
第一载体,其包括一对关于主体部的轴线对称设置的上载体和下载体,上载体和下载体分别与所述衬垫在轴线上方的上部与轴线下方的下部贴合固定,所述上载体和所述下载体相对的面为凸起的弧形面;
第二载体,其为圆柱形且与第一载体紧密接触,所述第二载体与所述第一载体并排设置且与所述衬垫固定;
其中,第二载体包括:
内芯,其为圆柱形;
外层,其设置在所述内芯外部,所述外层包括最外层的外壳和多层依次围设所述内芯的第一隔板,所述外壳中的多个第一隔板的端面分别位于不同平面且呈凸起状,且沿气体流动方向所述多个第一隔板的端面逐渐远离所述内芯的中心以使得所述外层整体形成锥型结构;
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隔板和所述外壳与所述第一隔板之间均设有多个绕中心设置的单元空间,所述单元空间由三角形的第二隔板围设而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车尾气净化用催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剂载体为陶瓷或金属制成的蜂窝载体。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车尾气净化用催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外壳为金属材质,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均为陶瓷材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车尾气净化用催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部中设有导气装置,所述导气装置包括:
导流板,其固定卡设在所述进气部中,所述导流板垂直于进气方向设置,所述导流板上设有多个引气孔;
气流搅拌叶,其固定在所述导流板上,所述气流搅拌叶包括:
固定设置在所述导流板靠近所述进气部一侧的驱动装置;
与所述驱动装置相连,穿过所述导流板且延伸到所述导流板远离所述进气部一侧的搅拌杆;以及
固定在所述搅拌杆的远离所述进气部一端的至少一对叶片。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机动车尾气净化用催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载体和所述下载体的最近距离大于一对所述叶片的最大叶边距。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车尾气净化用催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剂载体为金属材质制成,其使用前经过以下处理:
S1、将蜂窝状的催化剂载体浸入质量分数为10~20%的盐酸溶液中,在30~50KHz超声波下浸泡5~10min后用去离子水冲洗,然后在80~100℃下微波干燥3~5h;
S2、向无水乙醇中加入30~50g/Lγ-Al2O3粉、5~20g/L铝粉、5~15g/L纳米二氧化钛以及浓度为3~6mg/L的聚丙烯酸,搅拌30min后再在30~50KHz超声波振荡器作用30min得到第一溶液;
S3、以催化剂载体为阴极,不锈钢板为阳极,催化剂载体浸没在所述第一溶液中,施加30~50V直流电压30~40min,然后晾干催化剂载体;
S4、将晾干后的催化剂载体置于马弗炉中400~500℃下焙烧4~6h,然后配置浓度为0.4~0.8mmol/L的含有铂或钯的可溶性盐且浓度为1.5~2.5mmol/L的含有铈或镧的可溶性盐的混合溶液,将焙烧后的催化剂载体先用甲醇冲洗,再用去离子水冲洗,浸泡在所述混合溶液中在50~60℃下微波加热1~2h,用去离子水冲洗晾干后,在70~80℃下干燥2~4h,然后在450~650℃下焙烧1~2h,即得到负载催化剂后的催化剂载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卢志旭,未经卢志旭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64122.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