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联合纠错方法和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0257950.6 | 申请日: | 2017-04-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86898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22 |
发明(设计)人: | 蒋朱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卓胜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00 | 分类号: | H04L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11332 | 代理人: | 孟金喆,胡彬 |
地址: | 214000 江苏省无锡***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联合 纠错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信息处理技术,尤其涉及一种联合纠错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数字通信具有的抗干扰能力强以及易加密等优点,其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主流通信方式。虽然数字通信系统抗干扰能力要远远强于模拟通信系统,但是,当干扰超过系统的限度就会使数字信号产生误码,从而引起信息传输错误。
在现有技术中,可以通过在发送端发送经过差错控制编码(也可称为信道编码)后的数字信号来降低误码率。具体原理是,差错控制编码后的数字信号在原有信息码元的基础上加入了一定的冗余码元,通过使用该冗余码元,可以实现在接收端对接收信号进行相应的检错或者纠错控制。
如果在发送端通过差错控制编码加入检错码,例如:奇偶校验码或者CRC(Cyclic Redundancy Check,循环冗余校验)码等,则可以在接收端对接收信号进行检错。如果检错结果为包含错码,则会在接收端直接丢弃相应的数据包,并请求发送端重新发送该数据包。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对现有的检错机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有的检错机制已经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可靠性通信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联合纠错方法和装置,以优化现有的检错机制,使得现有的检错系统能够具有一定的纠错能力。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联合纠错方法,包括:
获取与接收信号对应的软解调输出信号序列,并根据软解调输出信号的幅值在所述软解调输出信号序列中确定至少一个待纠错信号位置,其中,所述接收信号在发送端预先加入检错码;
对所述软解调输出信号序列进行硬判决,生成判决信号序列;
结合与所述检错码类型匹配的差错校验技术以及所述待纠错信号位置,对所述判决信号序列进行联合纠错。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联合纠错装置,包括:
待纠错位置确定模块,用于获取与接收信号对应的软解调输出信号序列,并根据软解调输出信号的幅值在所述软解调输出信号序列中确定至少一个待纠错信号位置,其中,所述接收信号在发送端预先加入检错码;
判决信号序列生成模块,用于对所述软解调输出信号序列进行硬判决,生成判决信号序列;
联合纠错模块,用于结合与所述检错码类型匹配的差错校验技术以及所述待纠错信号位置,对所述判决信号序列进行联合纠错。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联合纠错方法和装置,在获取与接收信号对应的软解调输出信号序列后,根据软解调输出信号的幅值首先在所述软解调输出信号序列中确定出至少一个待纠错信号位置;之后对所述软解调输出信号序列进行硬判决,生成判决信号序列;最后结合与所述检错码类型匹配的差错校验技术以及所述待纠错信号位置,对所述判决信号序列进行联合纠错。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优化了现有的检错机制,使得现有的检错系统能够具有一定的纠错能力,在不影响现有的检错结果的基础上,扩展了检错系统的纠错能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中的一种联合纠错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二中的一种联合纠错方法的流程图;
图3a是本发明实施例三中的一种联合纠错方法的流程图;
图3b是本发明实施例所适用的一种具体应用场景的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四中的一种联合纠错装置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内容。在更加详细地讨论示例性实施例之前应当提到的是,一些示例性实施例被描述成作为流程图描绘的处理或方法。虽然流程图将各项操作(或步骤)描述成顺序的处理,但是其中的许多操作可以被并行地、并发地或者同时实施。此外,各项操作的顺序可以被重新安排。当其操作完成时所述处理可以被终止,但是还可以具有未包括在附图中的附加步骤。所述处理可以对应于方法、函数、规程、子例程、子程序等等。
实施例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卓胜微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卓胜微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5795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