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离合器分离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10256876.6 | 申请日: | 2017-04-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3036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8 |
发明(设计)人: | 徐旭初;宁明志;朱新星;陶林杰;张伯平;王超;李玄玄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D25/12 | 分类号: | F16D25/12;F16H25/22;F16H61/02;F16H59/24;F16H59/18;F16H61/22 |
代理公司: | 北京信远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04 | 代理人: | 魏晓波 |
地址: | 201203 上海市浦东新区***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离合器 分离 系统 | ||
一种离合器分离系统,包括:主缸、控制单元、电机及传动装置,其中:所述主缸包括:主缸腔体及主缸活塞,所述主缸活塞与所述主缸腔体的尺寸相匹配;所述控制单元,适于根据获取的车辆状态参数,并根据所述车辆状态参数,确定离合器状态;获取所述电机的当前旋转位置、所述主缸活塞的当前所处位置,结合所确定的离合器状态,生成控制信号,并发送至所述电机;所述电机,适于根据所述控制信号旋转至对应位置;所述传动装置,适于将所述电机的旋转运动转换成直线运动,并带动所述主缸活塞移动,通过所述主缸活塞的移动改变所述主缸腔体内的液压油量,以控制所述离合器的分离或结合。采用上述方案,可以降低车辆能耗,提高舒适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动力传递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离合器分离系统。
背景技术
离合器是车辆动力传递系统中常用的部件,位于发动机与变速箱之间的飞轮壳内,通过离合器的分离或结合,使发动机与变速箱暂时分离和逐渐接合,以传递或者切断发动机向变速箱输入的动力。
传统离合器分离系统通常由离合器踏板、主缸、管路及分缸组成。驾驶员通过踩踏离合器踏板,向离合器踏板施加压力,施加的压力通过主缸、分缸传递至离合器分离指,从而将离合器分离。
然而,传统离合器分离系统通常由驾驶员进行控制,由于受驾驶员的水平、车辆工况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安装有传统离合器分离系统的车辆的能耗较高,且舒适性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降低车辆能耗,提高舒适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离合器分离系统,包括:主缸、控制单元、电机及传动装置,其中:所述主缸包括:主缸腔体及设置于主缸腔体内的主缸活塞,所述主缸活塞与所述主缸腔体的尺寸相匹配;所述控制单元,适于根据获取的车辆状态参数,并根据所述车辆状态参数,确定离合器状态;获取所述电机的当前旋转位置、所述主缸活塞的当前所处位置,结合所确定的离合器状态,生成控制信号,并发送至所述电机;所述电机,适于根据所述控制信号旋转至对应位置;所述传动装置,一端与所述电机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主缸活塞连接,适于将所述电机的旋转运动转换成直线运动,并带动所述主缸活塞移动,通过所述主缸活塞的移动改变所述主缸腔体内的液压油量,以控制所述离合器的分离或结合。
可选地,所述传动装置包括:行星滚柱丝杠机构;所述行星滚柱丝杠机构包括:主丝杠、螺母、Q个滚柱、第一滚柱安装板及第二滚柱安装板,Q为正整数,其中:所述第一滚柱安装板及第二滚柱安装板分别设有中心孔及M个端部档圈孔,所述中心孔设于所述第一滚柱安装板、第二滚柱安装板的中心位置,内表面设有第一螺纹,所述M个端部档圈孔环绕所述中心孔排布,M为正整数,M≥Q;所述Q个滚柱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滚柱安装板及所述第二滚柱安装板之间,各滚柱的一端放置于所述第一滚柱安装板上的所述端部档圈孔内,另一端放置于所述第二滚柱安装板上的对应的端部档圈孔内,且各滚柱相互平行放置;所述主丝杠,一端与所述电机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主缸活塞连接,外表面设有第二螺纹,所述第二螺纹与所述第一螺纹相匹配,放置于所述第一滚柱安装板及所述第二滚柱安装板上的所述中心孔内,通过所述第二螺纹与所述第一螺纹的卡合,将所述第一滚柱安装板及所述第二滚柱安装板固定在所述主丝杠上;所述螺母穿过所述主丝杠,包裹在所述滚柱、所述第一滚柱安装板及所述第二滚柱安装板的外侧。
可选地,所述主丝杠与所述电机花键连接。
可选地,所述螺母由第一子螺母与第二子螺母连接形成,所述第一子螺母设有第一法兰面,所述第二子螺母设有第二法兰面,所述第一法兰面与所述第二法兰面通过螺栓连接。
可选地,所述行星滚柱丝杠机构还包括:弹性体,设置于所述第一法兰面与所述第二法兰面之间,适于填补所述第一法兰面与所述第二法兰面之间的间隙。
可选地,所述滚柱为N段式滚柱,至少其中一段滚柱的直径大于其余N-1段滚柱的直径,且外表面设置的第三螺纹与所述第二螺纹相匹配,N为大于1的正整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5687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动变速器的摩擦缔结装置
- 下一篇:离合器总泵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