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同时提高油茶林茶籽产量和碳汇能力的复混肥在审
申请号: | 201710255254.1 | 申请日: | 2017-04-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56542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18 |
发明(设计)人: | 闫文德;梁小翠;李敬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C05G3/04 | 分类号: | C05G3/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0004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同时 提高 油茶 林茶籽 产量 能力 复混肥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经济林用肥料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同时提高油茶林茶籽产量和碳汇能力的复混肥。
背景技术
油茶树是世界四大木本油料之一,它生长在我国南方亚热带地区的高山及丘陵地带,主要集中在浙江、江西、湖南、广西、广东、湖北等省。茶油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90%,远远高于菜油、花生油和豆油,与橄榄油比维生素E含量高一倍,并含有山茶皂甙等特定生理活性物质,茶油色清味香,耐贮藏,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是中国特有的一种纯天然高级油料。近几年,作为重要的经济和能源资源,国家大力推广发展人工油茶种植,据统计截至2016年底,全国油茶林总面积已超过6000万亩,且新造油茶林面积逐年提高,效益日益显著。
目前油茶树的种植基本上是采用传统的种植方式,在油茶树施肥上存在施肥量不合理、施肥比例不平衡、制约性的营养元素补充不足等现象,造成油茶林土壤板结、产量不高、产油率低,目前市面上的油茶专用肥针对性不强,没有按油茶需肥特性科学配方,施用后对提高油茶产量效果不佳。除此之外,人工油茶林在造林过程中采用毁绿烧山的方法对原有山地、丘陵植被进行损毁,严重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也极大降低了原有植被固定CO2的能力。在以往油茶林肥料试验中大多关注施肥对油茶籽产量和茶油品质的影响,很少涉及到施肥对油茶林生态系统碳汇能力的影响研究。为此,我们通过设计试验,发明了同时提高油茶林茶籽产量和碳汇能力的复混肥,以求实现经济效益及生态环境效益的协同发展。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根据油茶茶树的营养生长特性,通过合理配比有机肥和无机肥及矿质元素含量,平衡施用,提供一种既能提高油茶林茶籽产量,同时增强油茶林碳汇能力的复混肥,以实现经济效益及生态环境效益的协同发展。
本发明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同时提高油茶林茶籽产量和碳汇能力的复混肥,包括有机肥底料和无机化肥,具体由有机肥底料20-25份、尿素35-45份、磷酸铵10-15份、氯化钾15-20份、钙镁磷粉10-15份、微量元素1-2份按重量计配比而成。
所述的有机肥底料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混合发酵而成:禽畜粪40-50份、饼粕25-35份、生物质辅料15-25份、微生物菌剂0.1-1.0份。
所述的畜禽粪为鸡粪,含水量小于20%,有机质大于30%。
所述的饼粕为菜籽粕,含水量小于15%,粗蛋白含量大于25%。
所述的生物质辅料为秸秆粉,含水量小于30%。
所述的微生物菌剂包括苏云金芽胞杆菌、枯草芽胞杆菌、诺卡氏菌和白腐真菌,接种量按重量之比为3-2∶3-2∶2-1∶2-1。
所述的微量元素是硫酸铜、硫酸铁、硫酸锰、硼酸、硫酸锌、钼酸铵中的一种物质或一种以上的复配物质。
所述的复混肥制备过程包括以下步骤:(1)有机肥底料发酵,将禽畜粪,饼粕、生物质辅料和微生物菌剂按比例进行混合,然后添加等量清水进行挤压混炼,把经挤压混炼得到的混合料送入发酵槽,控制发酵温度低于60℃进行好氧发酵,直至温度不再增加时即完成发酵,完成发酵得到的熟料即为有机肥底料;(2)混合,按有机肥底料20-25份、尿素35-45份、磷酸铵10-15份、氯化钾15-20份、钙镁磷粉10-15份、微量元素1-2份加入到搅拌机中搅拌,混匀;(3)包装,用防潮材料进行包装,即制得专用复混肥。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1)本发明在原料中添加了微生物菌剂,可以加快好氧发酵微生物的生长,提升了复混肥中微生物的含量,进而缩短了发酵时间,提高了发酵效率,本发明中的有机肥底料发酵快,不需要进行二次发酵,即不需要现有技术中的腐熟过程。
2)本发明还在原料中所添加了秸秆粉,所述秸秆粉在施加到土壤后,增加了土壤的碳汇,此外,利用秸秆粉的蓬松特性,还可以迅速增加土壤的孔隙率结构,改善土壤的通气效果,有利于作物根部固氮和呼吸,对土壤的改良起效快。
3)本发明复混肥含有油茶生产各阶段所需的氮、钾、磷、钙、镁、硼、硒等多种营养元素及有机成分,营养全面,养分含量高,能充分油茶树生长所需的营养,可有效促进油茶果的生长,提高其茶籽产量和质量,增强油茶树抗病性。
4)本发明复混肥能够疏松土壤、提高肥料持效性,同时增强油茶林固定CO2的能力,为缓解环境和气候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5)本发明方法工艺简单,原料价格低廉、易得,制作成本低,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未经中南林业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5525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