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活性炭再生装置及其再生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251967.0 | 申请日: | 2017-04-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2524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11 |
发明(设计)人: | 杨黎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冠宝林活性炭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20/34 | 分类号: | B01J20/34 |
代理公司: | 常州佰业腾飞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31 | 代理人: | 黄杭飞 |
地址: | 2663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活性炭 再生 装置 及其 方法 | ||
1.活性炭再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回转炉,包括炉体、支撑基础、旋转机构和支撑机构,旋转机构、支撑机构分别设置于支撑基础上且与炉体连接,炉体由炉尾至炉头方向为由高到低倾斜设置,炉体的内壁上设有耐火层,炉体内还设有刮刀组件,炉体上设有测温元件,炉体上且靠近炉头端盖位置还设有出料冷却机构,炉尾端盖上设有蒸汽活化机构;
送料机构,包括第一送料机构和第二送料机构,第一送料机构与炉体的炉尾端盖连接,第二送料机构包括提升机和提升料仓,提升料仓设置于提升机上,提升机设置于第一送料机构的一侧用于将提升料仓提升至第一送料机构的上方;
加热机构,包括燃烧器和电加热组件,燃烧器的输出端与炉体的炉头端盖连接,电加热组件设置于炉体内,电加热组件为PTC加热组件,PTC加热组件包括管体、多个PTC加热单元和多个散热翅片组,管体包括内管和外管,内管设有轴向腔室,内管设置于外管内且二者之间形安装腔室,PTC加热单元均匀设置于安装腔室内,散热翅片组分别与任意相邻的二个PTC加热单元连接,PTC加热组件设置于炉体的内壁上;
粉末活性炭收集机构,包括第一收集机构和第二收集机构,第一收集机构包括第一收集箱和第一旋风除尘器,第二收集机构包括第二收集箱和第一布袋除尘器,第一收集箱、第二收集箱相连,第一收集箱还与炉体的炉头端盖相连,第一旋风除尘器设置于第一收集箱和炉头端盖之间,第一布袋除尘器设置于第二收集箱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性炭再生装置,其特征在于,电加热组件为热电偶组件,热电偶组件设置于蒸汽活化机构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性炭再生装置,其特征在于,PTC加热单元包括铝管、PTC发热芯、上电极片、下电极片和绝缘纸,上电极片和下电极片分别设置于PTC发热芯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上,绝缘纸包覆于上电极片、下电极片和PTC发热芯形成的整体的外表面上且设置于铝管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性炭再生装置,其特征在于,炉体的倾斜角度为2-5°,支撑基础为混凝土立柱;耐火层包括耐火砖和耐火浇注料;旋转机构包括旋转电机、连接齿轮和齿圈,旋转电机设置于混凝土立柱上,齿圈套设于炉体的圆周面上,连接齿轮与齿轮外啮合连接,旋转电机的输出轴与连接齿轮的轴心传动连接;支撑机构包括至少二托轮机构,托轮机构包括轮带和托轮,托轮设置于混凝土立柱上,轮带套设于炉体的圆周面上且转动设置于托轮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性炭再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刮刀组件包括链条和星形刮刀,星形刮刀设置于链条上,链条设置于炉体的内壁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性炭再生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送料机构包括圆盘加料器和螺旋送料器,圆盘加料器的出料口与螺旋送料器的进料口连接,螺旋送料器的出料口与炉尾端盖连接;出料冷却机构包括出料冷却管和水冷转炉,出料冷却管与炉体连接,水冷转炉与出料冷却管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性炭再生装置,其特征在于,还设置有烟气回收机构,包括依次连接的二次焚烧炉、蒸汽余热锅炉、换热器水箱、引风机、除尘机构和换热机构,炉体上且位于炉尾端盖的外侧还设有过渡腔室,第一送料机构穿设于过渡腔室内且与炉尾端盖连接;二次焚烧炉与过渡腔室连接且二者之间设有烟气管道,除尘机构包括第一集尘箱、第二旋风除尘器、第二集尘箱和第二布袋除尘器,第二旋风除尘器设置于引风机和第一集尘箱之间,第一集尘箱和第二集尘箱相连,第二布袋除尘器设置于第二集尘箱内,第二集尘箱还与换热机构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活性炭再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换热机构包括热气管道、喷淋机构、水箱和冷水离心泵,热气管道分别与第二集尘箱、水箱连接,喷淋机构设置于热气管道的外侧,冷水离心泵分别与水源、水箱连接。
9.一种应用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的活性炭再生装置制备活性炭的再生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旋转机构带动炉体转动,燃烧器燃烧生成的高温烟气由炉头门进入炉体内并向炉尾门流动加热炉体使得炉尾温度升至300℃,送料机构将物料从炉尾送入炉体内;
S2、送料完成后,物料在炉体转动和炉体倾斜的作用向下缓慢地向炉头移动,高温烟气与物料逆流直接接触将物料进行炭化;
S3、炭化完成后,开始出料,出料时炉体内继续保持一定的炉温,且间隔设定时间转动一次炉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冠宝林活性炭有限公司,未经青岛冠宝林活性炭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51967.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