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测定胶原蛋白分子质量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247093.1 | 申请日: | 2017-04-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90192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21 |
发明(设计)人: | 秦磊;张玉莹;毕景然;刘雨曦;杜明;周大勇;董秀萍;朱蓓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0/06 | 分类号: | G01N30/06;G01N30/74;G01N30/86 |
代理公司: | 大连格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1238 | 代理人: | 刘琦 |
地址: | 116034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测定 胶原 蛋白 分子 质量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到一种胶原蛋白分子质量的测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凝胶过滤色谱柱结合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胶原蛋白分子质量。对不同分子质量的标准样品进行柱分离分析,由于蛋白质分子质量大小的不同,分子会自大而小依次流出色谱柱,得到峰面积各不相同的色谱峰,因此依据标准样品的保留时间与相对分子质量对数的标准曲线,按照标准样品分子质量的测定方法对胶原蛋白的分子质量进行测定,将测定结果与标准曲线进行比对,可以得到不同胶原蛋白分子质量的变化情况,即胶原蛋白的降解情况。本方法简便快速,准确性高,重复性好,能够直观地反应胶原蛋白的降解情况,为胶原蛋白的分析提供了一种更加简便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胶原蛋白分子测定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利用凝胶过滤色谱柱结合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胶原蛋白分子质量的方法。
背景技术
胶原蛋白分子是依靠氢键等非共价键维持其三股螺旋构象,当胶原分子从外界吸收足够多的热量后,这些非共价键就会遭到破坏,胶原的三股螺旋构象会随之改变为无规卷曲构象。胶原在热变性后会成为明胶甚至变成相对分子质量更小的水解胶原,此时胶原的低抗原性、生物相容性等优良特性都将消失,因而胶原的制备、储存和应用都必须防范胶原受到升温、光照等物理因素变化的影响,避免热变性过程的发生,以确保胶原三股螺旋结构与生物学性能不发生改变。
目前国内测定蛋白质的方法有考马斯亮蓝法、凯氏定氮法、双缩脲法,但这些方法都是对总蛋白质含量的测定,而聚丙烯酰氨凝胶电泳法可以对蛋白质分子质量的分布特点进行定性,但由于每一批样品染色程度的差异,会对实验结果有一定的影响。
凝胶过滤色谱一般用于分离水溶性大分子,一个含有各种分子量的样品溶液缓慢流经凝胶过滤色谱柱时,各分子在柱内同时进行着两种不同的运动:垂直向下的移动和无定向的扩散运动。大分子物质由于直径较大,不易进入凝胶颗粒的微孔,只能分布于颗粒之间,所以在洗脱时向下移动的速度较快。小分子物质除了可在凝胶颗粒间隙中扩散外,还可以进入凝胶颗粒的微孔中,即进入凝胶相内,在向下移动的过程中,从一个凝胶内扩散到颗粒间隙后再进入另一凝胶颗粒,如此不断地进入和扩散,小分子物质的下移速度落后于大分子物质,从而使样品中分子大的先流出色谱柱,中等分子的后流出,分子最小的最后流出,从而达到分离的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开发一种针对胶原蛋白分子质量进行测量的方法,可以实现对胶原蛋白分子质量的精准检测。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测定胶原蛋白分子质量的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S1、制备标准样品:选用若干分子量分布于40~200kDa的蛋白作为分子质量标准品,所述分子质量标准品的数量大于等于5个;
所述标准样品优选为肌球蛋白(200kDa)、β-半乳糖苷酶(116kDa)、磷酸酶b(97.2kDa)、牛血清蛋白(66.4kDa)、卵清蛋白(43kDa)作为分子质量标准品;
S2、制备检测样品:取待测冻干后的胶原蛋白溶于质量浓度为0.01~0.1%的迭氮钠溶液中,搅拌至充分溶解,4℃静置24~48h,制得胶原蛋白液;
所述胶原蛋白液中待测胶原蛋白的终浓度为0.2~10mg/mL;
取所述胶原蛋白液,加入等体积的0.02mol/L NaH2PO4-0.2mol/L Na2SO4缓冲溶液,所述0.02mol/L NaH2PO4-0.2mol/L Na2SO4缓冲溶液中含质量浓度为0~1%的十二烷基硫酸钠及0~6mol/L的尿素,摇床震荡1~5h,过0.45μm水系膜,得到待测胶原蛋白检测样品;
本发明采用冻干的胶原蛋白可以保证配制成溶液后的浓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工业大学,未经大连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4709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