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动快速松紧的安全夹具技术在审
申请号: | 201710246575.5 | 申请日: | 2017-04-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63181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20 |
发明(设计)人: | 姜序敏;刘东;何苗;张丽;刘帅;宋洪尘 | 申请(专利权)人: | 姜序敏 |
主分类号: | B25B11/00 | 分类号: | B25B11/00;B23Q3/00;B25B1/10;B25B1/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810016 青海省*** | 国省代码: | 青海;6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动 快速 松紧 安全 夹具 技术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动快速松紧的安全夹具技术,特别涉及一种具有快速驱动钳口、对夹持物有较小初压力、可手动调节夹紧力的安全夹具技术。
技术背景
目前,机床夹具或手动工具之虎钳、平口钳等一般都采用手动夹紧以保证夹紧力适中,效率低下;采用液压或电动夹具之情况夹紧力难调控,且难以推广于对薄壁件或压力敏感件之夹装:一方面采用自动夹具常加以手动修正以保证安全生产,手动修正需额外施加较大力以克服驱动工具阻力,难以判断有效施力大小及夹装效果;另一方面自动夹具存在夹紧力过大或过小的缺点,进而存在工件过变形、使工件留下夹痕或未有效夹紧存在安全隐患等弊端。
为此,需要一种可以快速接近、远离工件、仅对工件有接触压力而无固定力、可以手动夹紧的夹装方式,以满足安全生产、保护工件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电动快速松紧的安全夹具技术,可以克服上述缺陷,并能满足当今社会需求,具有实用性和安全性。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技术方案是:本发明一种电动快速松紧的安全夹具技术所涉及的装置,包括:固定钳体、活动钳体、螺杆、变接触齿轮组、控制电路及电动机。
定钳体上动钳体行程极限位置处各有一触点开关、钳体的钳口处有压力传感器开关用于控制电机转停,双刀双掷开关控制电机转向;定钳体与动钳体通过螺杆连接,螺杆一端为方形轴段,使用与之对应的可卸手柄可实现手动夹紧,另一侧固定一驱动齿轮;电机通过带传动带动主动齿轮,并传动与之啮合的且互不啮合的中间齿轮a、b,使中间齿轮a、b之一与驱动齿轮啮合,进而带动螺杆转动以达到快速松紧目的;改变电机转向,使主动齿轮与中间齿轮a、b啮合传动时产生的周向力克服弹性元件作用力带动齿轮支架转动,至中间齿轮a、b之一与驱动齿轮良好啮合并达到力平衡以平稳传动,使钳口快速靠近、远离工件;当动钳体碰到任一限位开关或对钳口处压力传感器开关有压力作用时,电机断路停转,弹性元件作用力使齿轮支架反转,中间齿轮a、b与驱动齿轮脱离啮合直至复位;这时可使用可卸手柄人为施加夹紧力夹紧工件、卸载力卸载工件,且只有人为卸载使动钳体与各开关脱离之后才使电路接通,方能重新驱动电机以保证绝对的安全生产。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使用本技术能快速松/紧钳口且夹紧力适中地夹装工件,采用人工夹紧保证夹紧力和夹紧效果可控的特点,适于半自动及手动加工之夹装工件场合,尤其适于薄壁件或压力敏感件快速夹装之情况,安全高效、操作灵活。
进一步,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电动快速松紧的安全夹具技术,还可以具有这样的技术特征:在定钳体310滑道上另有一个或多个可调节放置位置的触点开关,通过调整此触点开关放置位置,控制电机来调节夹具开口大小与位置。
进一步,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电动快速松紧的安全夹具技术,还可以具有这样的技术特征:通过调节“A”形固定板206、弹性元件207、限位销208互相连接方式及改变相关位置等均能满足本发明设计技术所需要求。
进一步,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电动快速松紧的安全夹具技术,还可以具有这样的技术特征:改变触点开关401、402触发状态及压力传感器开关类型等未改变电平状态,调节电路接线方式或串并入电子元件改善控制性能但不改变基本操作方式等仍能满足本发明设计技术所需要求。
进一步,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电动快速松紧的安全夹具技术,还可以具有这样的技术特征:改变螺杆304旋向、螺距等参数或换用滚珠丝杠等将周向转动变为轴向移动的装置均未改变传动状态仍能满足本发明设计技术所需要求。
进一步,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电动快速松紧的安全夹具技术,还可以具有这样的技术特征:选配不同传动比的齿轮201、202、203、204,可达到钳口进、退不同速的目的。
另外,本发明之将固定钳体与活动钳体改为其他实施方式,诸如成型模具、快速升降机械等可为本发明之实用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原理图;
图2是本发明一具体实施例;
图3是本发明另一具体实施例;
图4是本发明的主视图;
图5是本发明的侧视图;
图6是本发明的俯视图;
图7是本发明的A-A截面视图;
图8是本发明电路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姜序敏,未经姜序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4657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