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固态全薄膜电致变色器件的结构及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240528.X | 申请日: | 2017-04-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15412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04 |
发明(设计)人: | 陈支勇;余小强;许冰文;蔡卫鹏;黄嵚甫;彭晟罡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晟光电(深圳)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53 | 分类号: | G02F1/153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精英专利事务所44242 | 代理人: | 任哲夫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西乡***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固态 薄膜 变色 器件 结构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致变色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固态全薄膜电致变色器件的结构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电致变色是指材料的光学属性(反射率、透过率、吸收率等)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发生稳定、可逆的颜色变化的现象,在外观上表现为颜色和透明度的可逆变化。电致变色智能玻璃在电场作用下具有光吸收透过的可调节性,可选择性地吸收或反射外界的热辐射和内部的热的扩散,起到改善自然光照程度、防窥的目的。因此,电致变色器件在建筑领域、车用防眩光、太阳变色眼镜方面具有很广阔的利用价值。
电致变色器件工作区域一般由一个变色材料层、一个离子导体层、一个离子储存层组成。现有的电致变色器件,其变色材料层、离子导体层、离子储存层往往需要通过不同的多种工艺制成,随后需要经过复杂的封装工艺才能制成。采用无机离子储存层的全固态器件比有机离子储存层的全固态器件能经受更长时间的太阳辐射。而无机全固态器件中锂源来源于锂氧化物离子传导层或锂氧化物离子储存层。现有的技术采用直接溅射锂氧化物离子传导层或锂氧化物离子储存层,存在锂氧化物中单位体积有效锂含量低、锂氧化物膜层成分一致性控制困难、溅射速率较低导致的该段设备投入成本昂贵的缺陷。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电致变色器件成分一致性控制困难、锂源化合物沉积慢的瓶颈,从而提出一种固态全薄膜电致变色器件的结构及制备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全固态电致变色器件(如图1所示),所述电致变色器件送上到下依次由金属反射层或透明导电层、电致变色层、介质层、锂合金层、离子储存层、透明导电层组成。
优选的,所述金属反射层为银、铝中的一种。
优选的,所述透明导电层为氧化铟锡、铝掺杂氧化锌、氟掺杂氧化锡的一种。
优选的,所述电致变色层可为过渡金属氧化物。
优选的,所述过渡金属氧化物为氧化钨、五氧化二钒、氧化铌、氧化钛、氧化钇、氧化钴、氧化钼中的一种。
优选的,所述介质层为硅氧化物、硅氧氮化物的一种。
优选的,所述锂合金层为锂铝合金、锂镁铝合金的一种。
优选的,所述介质层厚度为10~500nm;所述锂合金层为5~100nm;所述离子储存层厚度为300~1000nm;所述电致变色层厚度为300~1000nm;所述金属反射层厚度为20~500nm。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制备任一项所述电致变色器件的方法,所述方法步骤如下:
a.取玻璃或柔性高聚物为衬底,并将其洗净后置于炉膛内;
b.使用磁控溅射在所述衬底的表面沉积金属反射层或透明导电层;
c.取掩膜板置于所述金属反射层上方,以留出接线区;随后通过物理气相沉积设备沉积出电致变色层;
d.随后通过磁控溅射或热蒸发或电子束蒸发或化学气相沉积设备在所述电致变色层上沉积一层介质层;
e.在所述介质层上物理气相沉积一层金属锂或锂合金层。
f.在所述锂合金层上通过磁控溅射方式沉积出离子储存层;
g.在所述离子储存层上,覆上掩模板,以留出接线区,镀出第二层透明导电膜。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本发明提供的全固态电致变色器件,由多层复合膜层组成,具有工艺简洁、镀膜速率快、成分控制良好、器件耐候性好、循环稳定性高的优点。所述工艺中的靶材可以使用直流电源,相比使用射频电源的传统工艺,在镀膜速率上是传统的8-11倍,大幅提高了产能,在整体器件的变色速率上也有大幅改进。本发明突破了现有全固态电致变色器件结构锂源层镀膜速率过慢的限制,创新性的提出了通过物理气相沉积设备解决磁控溅射在溅射锂化物陶瓷靶效率低的问题,更容易实现规模化生产。在应用前景方面,根据底层材料的选择,可用于两大方向的产业。如:底层使用金属反射层可用于电致变色汽车后视镜,底层使用透明导电层则可用于建筑幕墙节能玻璃。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发明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1是实施例所述的用于汽车后视镜电致变色器件的纵切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所述的用于汽车后视镜电致变色器件的正面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所述的用于汽车后视镜电致变色器件的褪变色反射率的对比图;
图4是实施例所述的用于汽车后视镜电致变色器件的反射率随相应时间的变化曲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晟光电(深圳)有限公司,未经吉晟光电(深圳)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4052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