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控周转轮组离合装置及应用动力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710231205.4 | 申请日: | 2012-02-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6978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5 |
| 发明(设计)人: | 杨泰和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泰和 |
| 主分类号: | F16H3/72 | 分类号: | F16H3/72 |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泽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8 | 代理人: | 毛广杰 |
| 地址: | 中国台湾彰化县***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可控 周转 离合 装置 应用 动力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以回转动力源驱动由周转轮组(EG101),联结可操控制动装置所构成的可控周转轮组离合装置及应用动力系统,而藉操作可操控制动装置作制动固锁或释放,以操作周转轮组(EG101)的输出入端转轴(S101)与输出入端转轴(S102)以及套筒式转轴(AS101)三者之间,作联结传动或脱离的传动功能的运作;本发明进一步藉由周转轮组(EG101)及可操控制动装置构成离合器功能,以取代传统摩擦式电磁离合装置,并结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一种或一种以上回转动力源,以构成可控周转轮组离合装置及应用动力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为一种以回转动力源驱动由周转轮组EG101,联结可操控制动装置所构成的可控周转轮组离合装置及应用动力系统,而藉操作可操控制动装置作制动固锁或释放,以操作周转轮组EG101的输出入端转轴S101与输出入端转轴S102以及套筒式转轴AS101三者之间,作联结传动或脱离的传动功能的运作;
本发明进一步藉由周转轮组EG101及可操控制动装置构成离合器功能,以取代传统摩擦式电磁离合装置,并结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一种或一种以上回转动力源,以构成可控周转轮组离合装置及应用动力系统。
背景技术
传统回转动力源的输出入端与负载之间,通常设置摩擦式电磁离合装置,而藉对摩擦式电磁离合装置通电或断电以作联结或释放的操作,以使回转动力源和负载之间作闭合及脱离;其缺失为脱离时摩擦式电磁离合装置常具有残余转矩,造成动力损失及运作的困扰;而传统自动或半自动操控的动力系统或混合动力系统,其回转动力源与传动装置之间,通常藉操控摩擦式电磁离合装置以作联结或释放,以使系统作各种功能的运作,唯摩擦式电磁离合装置呈释放状态时,仍具有残留转矩,造成动力损失及系统运作的困扰。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控周转轮组离合装置及应用动力系统,为以周转轮组EG101的输入轮W101所联结的转轴S101作为输出入端,以输出轮W102所联结的转轴S102作为输出入端,由周转轮W103所牵动的摇臂A101及套筒式转轴AS101作为输出入端,而由上述三个输出入端的部份或全部,分别联结于所属可操控制动装置的一作动侧,可操控制动装置的另一作动侧则结合于机壳H100,藉操作可操控制动装置作制动固锁或释放,以操作周转轮组EG101的输出入端转轴S101与输出入端转轴S102以及套筒式转轴AS101三者之间,作联结传动或脱离的传动功能的运作;
本发明进一步由可操控制动装置操控周转轮组EG101,构成可控周转轮组离合装置及应用动力系统,使用可操控制动装置操控周转轮组EG101所构成离合装置的动力系统,可广泛应用在双回转动力源或三回转动力源,其结构型态可为同轴线串行结构,或多轴线并列结构,以配合应用空间的需求。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可控周转轮组离合装置及应用动力系统,为以周转轮组EG101的输入轮W101所联结的转轴S101作为输出入端,以输出轮W102所联结的转轴S102作为输出入端,由周转轮W103所牵动的摇臂A101及套筒式转轴AS101作为输出入端,而由上述三个输出入端的部份或全部,分别联结于所属可操控制动装置的一作动侧,可操控制动装置的另一作动侧则结合于机壳H100,藉操作可操控制动装置作制动固锁或释放,以操作周转轮组EG101的输出入端转轴S101与输出入端转轴S102以及套筒式转轴AS101三者之间,作联结传动或脱离的传动功能运作;
-- 周转轮组EG101:含由输入轮W101及输出轮W102及至少一个周转轮W103所构成,包括由伞形齿轮互相啮合形成周转轮组功能,或由伞型摩擦轮互相作摩擦传动形成周转轮组的功能,及含转轴S101、转轴S102、摇臂A101、套筒式转轴AS101及轴承所构成,并配置壳体以结合于机壳H100;
上述周转轮组EG101中的输入轮W101、输出轮W102的速比为相同,而两者与周转轮W103间的速比为相同或不同;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泰和,未经杨泰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3120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