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多重响应的双结构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224454.0 | 申请日: | 2017-04-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49987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18 |
发明(设计)人: | 高子喻;胡小红;庞娟;张龙;郑益飞;王媛 | 申请(专利权)人: | 金陵科技学院 |
主分类号: | A61K9/51 | 分类号: | A61K9/51;A61K47/40;A61K47/42;A61K47/32 |
代理公司: |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32207 | 代理人: | 王小君 |
地址: | 211169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多重 响应 结构 纳米 粒子 制备 方法 | ||
1.一种具有多重响应的双结构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材料的准备
i、具有pH敏感特性的环糊精的制备;
ii、含双键的天然大分子的合成;
以明胶为模型,制备双键化的明胶,具体包括:称取明胶1g置于250mL锥形瓶中,加入100mL三蒸水加热溶解后,再加入800μL丙稀酸AA,然后加入400mg水溶性的碳化二亚胺EDC,然后在室温下,搅拌反应8h;为去除未反应的丙稀酸AA和其他小分子产物,将混合液置入截止分子量为10,000Da透析袋中,在大量三蒸水和室温下透析3天,每天换2~3次三蒸水;将此液体冻结,冻干,得到丙烯酸AA接枝的明胶GM;
步骤2:多重响应复合纳米粒子的制备
i、将一定质量pH敏感环糊精衍生物溶解二氯甲烷中形成环糊精/二氯甲烷溶液,浓度w/v为1%-20%;
ii、将一定量的丙烯酸AA接枝的明胶GM溶于1%聚乙烯醇PVA/PBS、pH=7.5的溶液中,GM溶液的浓度为1%-25%w/v,加入0.05%w/v过硫酸铵引发剂;
iii、将2ii中的GM溶液与2i中的环糊精/二氯甲烷溶液按不同的水油比混合,即GM溶液:环糊精/二氯甲烷溶液按不同的水:油的体积比混合,水油比为1:2-1:15,混合后用密封冰浴超声粉碎2min,形成油包水乳液;
iv、将2iii中的油包水乳液再加入一定浓度和体积的PVA聚乙烯醇/PBS、pH=7.5的溶液,PVA/PBS溶液的浓度为0.1%-10%w/v;水油比,即PVA/PBS溶液:2iii中的油包水乳液的水:油的体积比为2:1-20:1;
v、将2iv所得溶液密封超声波细胞粉碎3min形成第二相水包油乳液,接着加入一定体积浓度为0.3%w/v的PVA/PBS、pH=7.5、含0.05%的四甲基乙二胺还原剂的溶液得到终乳化液乳液;第二相水包油乳液与含0.05%的四甲基乙二胺还原剂、pH=7.5的PVA/PBS溶液的体积比为2:1-1:10;
vi、在一定温度下磁力搅拌器1300r/min下搅拌10h,让有机溶剂充分蒸发形成pH敏感特性的环糊精纳米粒子,同时包裹在粒子内部的明胶溶液在氧化还原引发剂的作用下引发双键聚合形成纳米凝胶结构,温度为0-60℃;
vii、然后将液体按10000r/min的转速离心10min,得到沉淀物,之后再用碱性水水洗多次,离心,除去乳化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多重响应的双结构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2i中,所述环糊精/二氯甲烷溶液的浓度为5%-15%w/v;
所述步骤2ii中,所述的GM溶液的浓度为15%-20%w/v;
所述步骤2iii中,所述的水油比的体积比为1:5-1:10;
所述步骤2iv中,所述的一定浓度和体积的聚乙烯醇PVA/PBS、pH=7.5溶液,其浓度为0.1%-1%w/v;所述的的水油比为5:1-15:1;
所述步骤2v中,所述的第二相水包油乳液与含0.05%的四甲基乙二胺还原剂、pH=7.5的PVA/PBS溶液的体积比为1:1-1:5;
所述步骤2vi中,所述的温度为20-50℃。
3.根据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有多重响应的双结构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2i中,所述环糊精/二氯甲烷溶液的浓度为9%-11%w/v;
所述步骤2ii中,所述的GM溶液的浓度为10%-20%w/v;
所述步骤2iii中,所述的水油比的体积比为1:10;
所述步骤2iv中,所述的一定浓度和体积的聚乙烯醇PVA/PBS、pH=7.5溶液,其浓度为0.8%-1.0%w/v;所述的的水油比为6:1;
所述步骤2v中,所述的第二相水包油乳液与含0.05%的四甲基乙二胺还原剂、pH=7.5的PVA/PBS溶液的体积比为1:2-1:3;
所述步骤2vi中,所述的温度为30-40℃。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的方式所制备的具有多重响应的双结构纳米粒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金陵科技学院,未经金陵科技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24454.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