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源无轨电车集电器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220281.5 | 申请日: | 2017-04-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8847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23 |
发明(设计)人: | 江坤;杨凱新;孙彦军;张泽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市松正电动汽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5/28 | 分类号: | B60L5/2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0308 天津市滨海***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升杆 捕捉器 摄像头 输电线 无轨电车集电器 控制系统 运动轨迹 集电杆 搭接 双源 驾驶员确认 图像识别 位置坐标 坐标计算 摄录 分析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源无轨电车集电器控制系统和控制方法。采用摄像头进行图像识别判断输电线捕捉器位置坐标,进入可升杆范围内,由驾驶员发出升杆命令,集电杆自动调整运动轨迹搭接输电线。摄像头可对摄录画面进行分析,判断捕捉器是否进入可升杆范围;捕捉器进入可升杆范围内后摄像头发出可升杆信号,驾驶员确认升杆后,由控制机构根据捕捉器坐标计算集电杆运动轨迹,由执行机构完成动作;当摄像头无法判断捕捉器进入可升杆范围内时,可由驾驶员将车停在输电线正下方,强制升杆,完成搭接输电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汽车,具体涉及一种双源无轨电车集电器。
背景技术
新能源公交车能大大降低整车运行中的油耗并能降低尾气的排放,其中纯电动公交车更能实现零排放,但考虑到纯电动公交车对行驶里程的需求,电池容量较大,成本高且寿命有限,充换电站的建设和维护成本也较高,而双源无轨纯电动公交车采用电网和电池双动力电源,可以实现灵活充电又不完全受架空线网的限制,具有电池容量小且无需定点充换电的优点。
现行的无轨电车集电杆升降大多采用人为直接或者间接操作,需要驾驶员将车辆停在集电杆能够抓取电网的区域内“捕获器正下方”,然后将集电杆升起,这样不仅降低了车辆运行的效率,而且增加了驾驶员的工作量,分散了驾驶员的精力,容易造成事故。
发明内容
现行的无轨电车集电杆升降大多采用人为直接或者间接操作,需要驾驶员将车辆停在集电杆处于输电线的正下方位置,然后由驾驶员操纵集电杆上下摆动,将集电杆升起,搭接输电线,这样不仅降低了车辆运行的效率,而且增加了驾驶员的工作量,分散了驾驶员的精力,容易造成事故。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采用摄像头通过图像识别判断输电线捕捉器位置坐标,进入可升杆范围内,由驾驶员发出升杆命令,集电杆自动调整运动轨迹搭接输电线。
相比现有的,本发明有显著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体现为:摄像头可对摄录画面进行分析,判断捕捉器是否进入可升杆范围;捕捉器进入可升杆范围内后摄像头发出可升杆信号,驾驶员确认升杆后,由控制机构根据捕捉器坐标计算集电杆运动轨迹,由执行机构完成动作;当附近没有捕捉器时,可由驾驶员将车停在输电线正下方,强制升杆,完成搭接输电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选择机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显示屏显示界面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自动升杆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法如下: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发明一种双源无轨电车集电器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应用于双源无轨电车,功能在于控制集电杆自动完成搭接或脱离输电线,保证双源无轨电车顺利取电。
实施例1
双源无轨电车集电器控制系统包括选择机构、显示机构、控制机构及执行机构四个模块。选择机构,供驾驶员对所述系统进行控制;显示机构,供驾驶员观察输电线位置及输入输电线坐标;控制机构:根据选择机构、显示机构输入的状态量,判断执行机构是否可以执行动作,并为执行机构提供执行方案;执行机构,完成集电杆升杆动作,并连接输电线为双源无轨电车供电。
选择机构设置在驾驶室内,可供驾驶员发布指令,如图1所示为选择机构示意图,1为屏幕按键、2为上升按键、3为下降按键、4为强制按键、5为互锁按键、6为清洁按键、7为换炭块按键。所述屏幕按键1可切换所述显示屏显示内容,所述上升按键2可发送自动升杆指令,所述下降按键3可发出自动下降指令,所述强制按键4可发送强制升杆指令,所述互锁按键5可发送解除锁定强制按键指令,所述清洁按键6可发送吹气嘴吹气清洁摄像头的指令、所述换炭块按键7可以发出指令,使所述集电杆下摆至车厢两侧,以便维护人员对集电杆头部的炭块进行更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市松正电动汽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市松正电动汽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2028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