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酵母培养物中甘露聚糖含量的测定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219300.2 | 申请日: | 2017-04-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50311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06 |
发明(设计)人: | 刘明;张相飞;孙敏;杨凤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中农弘科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0/02 | 分类号: | G01N30/02;G01N30/06 |
代理公司: | 北京辰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19 | 代理人: | 佟林松 |
地址: | 102206 北京市昌平***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酵母 培养 甘露 聚糖 含量 测定 方法 | ||
一种酵母培养物中甘露聚糖含量的测定方法,包括以下主要步骤:(1)酵母培养物进行预处理使其中的酵母细胞壁破壁;(2)预处理后的样品在酸性条件下进行水解反应;(3)样品水解反应后的溶液酸碱度调成中性后,与相应的衍生化试剂在一定条件下进行衍生化反应,同时甘露糖标准溶液在相同条件下进行衍生化反应;(4)以甘露糖为标准品溶液,衍生化后的样品和衍生化后的标准品溶液经反相高效液相色谱进行分析检测;(5)根据得到的色谱数据计算出样品中甘露糖的质量,再换算成甘露聚糖的含量。本发明可准确测定酵母培养物中的甘露聚糖含量,干扰小,专一性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甘露聚糖含量的测定方法,具体涉及一种酵母培养物中甘露聚糖含量的测定方法。
背景技术
酵母培养物是一种微生态制剂,是指在特定工艺条件控制下,在特定培养基上经充分厌氧发酵后所形成的微生态制品。其主要作用成分是酵母利用固体基质发酵所产生的细胞外代谢产物、发酵后变性的固体基质、酵母细胞内容物以及酵母细胞壁等。该产品成分复杂,主要包括小肽、有机酸、维生素、增味物质、甘露寡糖、β-葡聚糖和氨基酸以及“未知促生长因子”等,这些物质是动物胃肠道内微生物的绝好营养底物,可以有效刺激有益菌的生长,激发它们的代谢活性,稳定体内微生态环境,进而提高动物的生产性能。酵母培养物能够发挥功效,其中酵母细胞壁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部分,酵母细胞壁结构(图1)坚韧,主要构成为葡聚糖、甘露聚糖、蛋白质、几丁质、脂类等,像三明治,外层为甘露聚糖,内层为葡聚糖,中间夹有一层蛋白质分子,细胞壁的少量组分几丁质并不是所有的酵母菌中都有,其含量也因种而已。而甘露聚糖是酵母细胞壁重要的多糖成分之一,占细胞壁干重的40%左右,赋予细胞生物学活性和控制细胞壁孔径。甘露聚糖以共价键形式与蛋白质连在一起,由5%~20%蛋白质,80%~90%甘露糖组成,因此又称之为甘露聚糖蛋白,其相对分子量为20000~200000,主链为单链,糖苷键形式为α-1,6连接,主链上连有丰富的支链,是由甘露糖、甘露二糖、甘露三糖和甘露四糖组成,糖苷键形式为α-1,2或α-1,3连接。甘露聚糖是免疫功能最强的酵母细胞壁多糖,它能增加动物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能力,调节肠道菌群平衡,结合吸附外源性病原菌,并具有抗辐射、抗氧化、抗肿瘤等活性功能,是酵母培养物中的重要的功效成分之一。因此,酵母甘露聚糖的含量被认为是评价酵母培养物品质的一项重要指标。
目前,对甘露糖含量的测定一般采用苯酚-硫酸法和蒽酮-硫酸法,但采用上述方法用于测定酵母培养物中的甘露聚糖含量时,得到的结果是总的还原糖,不能排除其他糖类的干扰,专一性差,测定结果不能准确反映样品中甘露聚糖的实际含量。另外,单糖类物质也可使用糖分析柱结合利用示差检测器检测,但糖柱不耐用,对应的示差检测器灵敏度较低,不适合检测酵母培养物中的甘露聚糖。而同时由于在测定酵母培养物中甘露聚糖含量时,甘露聚糖所在酵母细胞壁较厚,不能直接利用上述方法。
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适用于酵母培养物中甘露聚糖含量的综合分析检测方法,为酵母培养物的开发和应用提供技术保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酵母培养物中甘露聚糖含量的测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酵母培养物进行预处理使其中的酵母细胞壁破壁;
(2)将步骤(1)中所述预处理后的样品在酸性条件下进行水解反应,使酵母细胞壁多糖水解为单糖,其中的甘露聚糖水解成甘露糖;
(3)将步骤(2)中所述水解反应后溶液的酸碱度调成中性后,与相应的衍生化试剂在一定条件下进行衍生化反应,使其中的单糖衍生化;然后以甘露糖为标准品,将其标准品溶液在相同条件下进行衍生化反应;
(4)将步骤(3)中所述衍生化后的样品溶液和标准品溶液经反相高效液相色谱进行分析检测;
(5)根据步骤(4)中所得到的色谱数据计算出样品中甘露糖的质量,再换算成甘露聚糖的含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中农弘科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中农弘科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1930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天馈线捕捉器
- 下一篇:一种具有戒烟提示功能的烟灰缸